他們都與高曦一同參與過征討高句麗的戰爭,生死鍛出的同袍之情。
左一軍總管彭殺鬼性情最是急躁,蕭繡話音未落,他已然跳起,叫道:“長史是何言也?既知裴仁基要打吳五郎,我等怎能坐視不管?”他身材魁梧,嗓門又大,空氣都似震了震。
蕭繡連忙拱手,解釋說道:“彭將軍息怒。非是不救,然裴仁基乃宿將,其子裴行儼號‘萬人敵’,秦瓊亦關張之屬。今敵暗我明,形勢未卜,不可輕動啊!”
李破虜、獨孤曷本是悍將,前時隨從高曦打下東平,大破一地諸侯徐圓朗之事不說,只說近日,又才協助高延霸大破孟讓等部,歸本部后,又轉從高曦攻下了汝陰縣城,銳氣正盛,兩人就也起身,齊聲叫道:“甚么鳥宿將?當年征高句麗,也未曾聞他立過什么功勞!”
卻是裴仁基,如前所述,昔年也從楊廣征過高句麗,不過資歷、名位不如來護兒、宇文述、于仲文、麥鐵杖等,故當時沒有擔任過方面之任,只是諸多的從征將領之一。
蕭繡不愿與諸將爭執,就轉與高曦說道:“大將軍明鑒!裴仁基征遼戰后,進位光祿大夫,位尚在吐萬緒諸將之上,豈云無功?左武衛大將軍因驕致敗之鑒不遠,可不慎乎!”
左武衛大將軍,高延霸也。
高曦撫須默然。
諸將知這是他思考時的習慣,便靜下來,不敢打擾。
沉吟多時,高曦緩緩開口,說道:“長史所言是也。”
彭殺鬼等將聞言,再次起身,便要爭搶說話。高曦環視諸將,彭殺鬼等見他面色嚴峻,沒人再敢叫嚷,咽下了話,老老實實地還回到了坐上。高曦乃接著說道:“然吳五郎、竇仁忠兩部,不可不接應。其兩部步騎三千,皆我軍精銳,一旦有失,士氣必墮,東南局面恐將反轉。”
彭殺鬼等面大喜,待要說話,又被高曦掃視一眼,遂諸將復仍不敢出聲。
高曦繼續說道:“不過,雖然需要接應,長史所慮,俺亦以為然,必得謹慎方可。”
他起身至沙盤前察看。看了一會兒,綜合敵我路程遠近,汝水兩岸地形,得出判斷,他認為汝水北岸,當是最有可能的裴仁基設伏之地。他指著汝水北邊,與跟過來的蕭繡、張文煥和彭殺鬼等將說道:“裴仁基若是設伏,必在此處。一則,可以在此半渡而擊吳道行、竇仁忠兩部;二則如果裴仁基的真實目的是誘我軍接應,而設伏殲之,也最有可能在這里布置陷阱。”
汝水如帶,蜿蜒於沙盤之上,分隔汝南、汝陰二郡。汝南因在汝水南岸,故得其名;山北水南為陰,汝陰則是因在汝水北岸,而得其名。
蕭繡、彭殺鬼等皆贊同他的意見。
高曦就做出決定,先喚李破虜、獨孤曷兩將近前,令道:“你二人各率五百精騎,如此這般……。”細做吩咐。繼又令彭殺鬼等將,“留一部守城,其余諸部整軍備戰,明日出營!”
兩道出營接應的命令下罷,他又令張文煥,“代俺修書與高大將軍,言裴仁基恐欲殲吳、竇二部,請他在看住孟讓的同時,分兵策應。”之后,又遣軍吏,再次往尋吳道行、竇仁忠,令他二人渡汝水時務必小心;以及同時令再派斥候,探查淮陽方向魏軍動向。
各項命令有條不紊。
諸吏、諸將凜然接令,各即依令行事。
已然入夜。
汝陰城外的軍營里,隨著高曦的命令,緊張地忙碌起來。
雪粒還在下,落在火把上,“滋啦”一聲化成水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