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仁基的生力軍精銳萬人,無論投入哪個方向,都足以打破平衡。而他的偏師,孤軍深入汝南,距離汝陰主力有兩三日路程,簡直就是送到對方嘴邊的一塊肥肉!
“裴仁基……,他會去哪?”高曦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大腦飛速運轉,“增援宛丘,與高大將軍對峙?不,他不會做這樣的選擇。最大的可能,他要么趁我部才克汝陰,而來進戰,又或先行殲滅吳道行、竇仁忠兩部。這兩者之間,又后者的可能性最大!”
風雪似乎大了些,細密的雪沫子打在臉上,冰冷刺骨。
時間,在這一刻變得無比珍貴,又流逝得飛快。
“派快馬!將撤向汝陰之令,以最快的速度,下達給吳道行、竇仁忠!令他兩人不惜馬力和人力,盡快北渡汝水,退回汝陰城!”高曦補充令道,聲音在風雪中顯得有些嘶啞,“命令汝陰全軍,進入戰備!多派斥候,向淮陽郡探查,本大將軍要知道裴仁基到底在何處!”
命令一道道傳下,汝陰城剛剛松懈下來的氣氛,隨之重新繃緊,如同滿弓之弦。
……
等待的時間格外漫長。
郡府堂內,地圖攤在案上,炭火盆燒得噼啪作響,卻驅不散心頭的寒意,高曦反復推演裴仁基可能的選擇,每一種可能都讓他眉間的憂慮加深一分。
裴仁基不是孟讓,是真正從尸山血海里殺出來的名將,用兵老辣,絕不可以尋常之將視之。
第二天黃昏,雪小了些,但天色陰沉得可怕。
最新一批斥候帶回的消息,讓高曦更加心頭一沉。
“報!大將軍!鲖陽一帶,發現千余魏騎,旗號為秦瓊。”
鲖陽地處淮南郡東南,像一柄尖刀,恰插在汝南、汝陰之間,向東南可擊汝南,向西南可逼汝陰。秦瓊部出現此地,不論魏軍下步的計劃是什么,是如他昨日判斷,最大的可能是試圖圍殲吳道行、竇仁忠部,抑或是來攻打本部,都意味著一場風暴即將席卷而來。
高曦片刻不敢耽擱,立即下令:“再令吳道行、竇仁忠兩部,抓緊向汝陰撤退!”
軍令既出,高曦心下卻愈發不安。
吳道行、竇仁忠兩部散在汝南,距汝陰尚有距離,而裴仁基已搶占先機。
“召諸將聚議,將長史等也都請來。”他令道。
不多時,蕭繡、張文煥等吏,與諸將齊聚。
聽完高曦轉述的最新敵情,蕭繡憂形於色,說道:“秦瓊部既出現鲖陽,則裴仁基部定是已在淮陽了。如此一來,只怕大將軍昨日所憂,——擔心裴仁基此來援助孟讓,首先即是欲圍殲吳、竇二位將軍所部,十之八九,就是真的了!吳、竇兩部孤軍在外,一旦被圍,將陷險境。按理來說,我軍當即派兵接應,可是……”
高曦問道:“可是什么?”
蕭繡說道:“可是當前裴仁基部的蹤跡尚未探明,敵情不明,我軍若貿然接應,又恐中裴仁基誘我之計也。”
高曦軍中,諸部之將,好幾個都是他昔日在府兵時的袍澤,如這吳道行就是,此外兩個騎將李破虜、獨孤曷也是,左一軍總管彭殺鬼、右二軍總管陳保定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