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貴站直身體,神色一肅,搖頭說道:“非為詢問戰事。將軍、黃公、王公,大王有令旨下達。”
聞聽“令旨”二字,黃君漢、王君廓、王君愕立刻收斂笑容,顯出恭肅之態。
黃君漢急令從吏:“設香案,準備接旨!”
張士貴任由他們布置,目光掃視眾人,問道:“羅藝、高開道二位將軍何在?”
殲滅李士才、常何部后,羅藝、高開道尚未去河東,暫留在河內休整。
黃君漢答道:“雪后放晴,二位將軍率部出營,往北邊曠野操練人馬去了。”
“請即刻派人,召二位將軍速回縣寺,一并接旨。”
黃君漢不敢怠慢,便遣快馬前去尋人。
不多時,香案在縣寺正堂布置停當。眾人靜候。約莫一個時辰后,縣寺門外傳來急促馬蹄聲,很快,一身戎裝略帶寒氣的羅藝與高開道大步踏入院中,登上堂來。
黃君漢、張士貴、王君愕起身相迎,王君廓卻安坐不動。
見到張士貴在此,羅藝與高開道交換了一個眼神,俱是詫異,但面上不顯,依禮相見。
寒暄既畢,張士貴說道:“大王令旨,請諸公接旨。”
便黃君漢為首,王君廓、王君愕、羅藝、高開道等將領依序整冠拂甲,面向香案及白馬方向鄭重跪下。親兵衛卒皆屏息退至堂外。張士貴自懷中取出令旨,緩緩展開,沉聲宣讀。
令旨內容大致分為三個部分。
其一,再次嘉獎河陽諸將一舉殲滅李士才、常何所部之功。
其二,向諸將通報了高曦大破裴仁基,殲敵數千,陣斬敵將多名的戰果。
其三,亦是令旨核心,明確指出李密連遭重挫,精銳損折,如今已成困獸。漢軍全面反攻之時機,已然成熟。著令河陽諸軍即為反攻先鋒,主動出擊,務求首先殲滅單雄信部!
任命黃君漢為此戰主將,王君廓為副,羅藝、高開道等皆聽黃、王二人節制調遣。
令旨言辭鏗鏘,充滿著決戰前的決斷與氣勢。
宣旨畢,黃君漢恭敬上前,雙手接過令旨,供於香案之上。
諸將這才起身,面色各異。王君廓最為興奮,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黃君漢則神色凝重,深知責任重大;羅藝與高開道對視一眼,他倆身為降將,性本桀黠,即使到如今,對李善道也忠心不多,然見漢軍連戰連捷,亦被震懾,因不敢流露絲毫怠慢之意,只是恭敬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