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蹭飯
通信大廈,96年建成的三十三層樓,是南溪的地標性建筑。
最早名叫做義信大廈,通信大廈是后改的名。
從這棟樓開建的那天算起,開發商就虧得底掉。幾經易手,最后由聯通接手,承擔起社會責任,沒讓這座大廈成為笑柄。
上個世紀的建筑亂象遠比千禧年后更令人大跌眼界,各種有膽的地產商商是剛顯露頭角,就如麥穗般成片的被市場吹倒。
到了05年,南溪僅剩下仁隆地產,廣發地產兩家大型的地產公司,和十幾家中型的地產公司。
不過南溪本地的地產行業做的再大,也包攬不下全部項目,剩下的零零散散的包工隊,有時也會充當地產商,干點小項目。
段建和在任的時候,南溪市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卸任后,風評卻出奇一致的不錯。
畢竟南溪關鍵的十年,是他的任下打好了基礎,才從四線城市沖到了三線。
至于段建和的做事風格,一個詞就可以形容:大干快上。
就比如他批項目的時候,說的話非常簡單明了。
這個項目你的公司能不能干?不能干?那就換下一個能干的來。
而且段建和批地也是有要求的,拿到好地皮,就要分攤一塊城建任務,不然不給干,送禮也沒用。
南溪本地的地產商,為了坐上時代的快車,不得不接受此種條件。不但是內部競爭激烈,而且還會抱團排擠外人。
其實事后看來,這些本地開發商都被蒙蔽住了。在高速發展的地產時代,跨省的大地產公司有的是好項目做,根本看不上南溪市政府開出的條件。
加上地產行業需要的三個快速:快開盤、快建設、快銷售,以此來快速回籠資金,干下一個項目,地產逐利的天性就沒辦法停下來。
但這個速度也是有極限的,開盤多了容易被撐死,稍微有點風吹草動,資金鏈就會‘啪’的一聲斷開。
到了08年的金融危機波及到國內,房地產暴跌時,南溪的地產商死了一大片。
徐名遠當時特意了解過,就連仁隆和廣發這倆家南溪的大地產商,沒等到房地產暴跌時,資金鏈就已經是斷裂狀態了。
當時這兩家開發新樓盤,都沒錢支付包工隊,不得已用剩余的建筑材料和地皮,讓包工隊自己建樓,掛著他們的牌子售賣。
至于建筑材料費用,那也是給不出的,一直讓材料商的墊付,等待開盤賣樓,周轉好資金再說。
就這樣,段建和為了自己的成績,坑死了一批地產商。不過他在任時,做的最出色的一件事就是近乎完全拆除了老城區,建起了新樓,讓整個南溪煥然一新。
這也是他最令人詬病的一點,畢竟老城區的地皮很值錢,想要拆除極其困難,其中發生了不少狗屁倒灶的事,但他就是頂著壓力做到了。
從三十三樓的窗外俯瞰,整個南溪市燈光閃爍。遠處的建筑工地燈光大亮,正在加班加點的建設新城。
在不知不覺中,徐名遠已經影響了不少人的命運。
徐名遠也猜不到,在段建和提前近一年的大刀闊斧的改革下,這些地產商是會像曾經一樣成片的倒下,還是會有一線生機。
想想都有些唏噓。
不遠處的宴會廳里推杯換盞,高談闊論,討論著南溪未來的發展。這還真不是吹牛,可以影響南溪市的發展的人,起碼有一半在這。
曾經徐名遠就站在那里,拿著杯子和各種人攀談,干地產的就這點最難,有拉不完的關系,和喝不完的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