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上偶爾有那么一兩間沿街開設的牧民商店。
除過基本的日用品外,也賣些民族服飾、牛羊肉、酥油糌粑、蟲草之類的藏族本地特色產品。
但看上去卻門可羅雀,鮮少有人問津。
整個小鎮面積不大。
說是鎮子。
其實就是個不大的鄉村。
這是國家級貧困鄉,在這個年份里依舊有著300多戶貧困戶。
鎮子上的公共設施建筑,僅有一所中心寄宿制學校,一所衛生院,移動網絡信號也僅僅能覆蓋鎮政府的駐地。
林然等人拿著手機找了好半天信號,終于成功聯系上了孫義。
從對方那里得到了具體的道路指引。
沒多久。
三輛吉普越野車沿著貫穿小鎮的214國道向著鎮子邊緣駛去。
當車輪碾過了國道最后的一段碎石坡。
一座藍白相間的建筑群突兀地矗立在視野盡頭的荒原空地上。
那就是孫義在電話里說起他這幾個月支教工作的地點——
當卡村寄宿小學。
……
林然等人從幾輛吉普車上打開車門走下。
原野上的冷風裹著沙粒幾乎要灌進衣領,讓大家伙都忍不住縮了縮脖子。
而抬頭望去。
入眼的是一棟藍白色的三層石磚教學樓,旁邊連著一小棟的學生寄宿宿舍和食堂。
教學樓的水泥墻面刷著新漆,但墻角依然能看出被風蝕出的斑駁痕跡,窗戶玻璃都碎了幾塊還沒換新,用塑料布潦草地釘著就算是修補,在風中鼓動如同喘息的肺。
宿舍樓外的晾衣繩上掛著大小不一的衣褲,如同一串褪色的萬國旗幟,隨風搖動。
門前的空地就是操場。
一群半大不大的藏民孩子們正追逐著一只漏氣的足球,奮力奔跑拼搶時揚起的塵土如同黃云。
有個小男孩不留神摔倒在沙地上,卻也不哭鬧,拍拍屁股就站起來,露出一口白牙咧嘴一笑,又加入到戰斗當中。
身為學校負責老師的孫義剛剛就在給孩子們當比賽裁判。
不斷揮舞著手、比劃動作。
看那笨拙的模樣,明顯也不懂球。
更多心思都放在讓孩子們小心別受傷上了。
聽到學校外面傳來的吉普引擎聲。
轉頭看過來見到下了車的林然等人,才面露喜色快步迎了上來:
“來了?”
……
上次見面還是小半年前。
和在靈泉山分別時相比,如今的孫義變化很大。
黑了,瘦了,臉龐被西北的風沙吹得發紅,皮膚都變得有些粗糲,踩著皮靴、身上穿著的本地藏袍袖口崩開了線綻出白色的棉絮,活脫脫一個本地藏區牧民的模樣。
只有那精神頭依舊很好,那雙眼睛里依舊明亮、帶著書卷文雅的笑意。
林然笑著迎上前,伸手:
“喲,柯……”
一句柯南差點兒說漏嘴。
及時改口,笑著拍了拍對方肩膀:
“好久不見。”
其他小伙伴們也紛紛上前,開心笑著和孫義招呼問好,玩笑打趣對方如今這一副完全融入本地的藏民模樣。
閑聊交談間。
不知何時一群剛剛還在踢球的藏民孩子們已經從學校里鉆了出來,就站在孫義身后不遠處,睜著一雙雙烏溜溜的明亮眼睛,好奇而怯怯地打量著這群到訪的陌生人們。
見到眾人目光越過自已落在身后的孩子們身上。
孫義笑著開口介紹:
“都是本地附近的孩子。”
“有鎮子上的,還有附近幾個村子鄉里的。”
說話間他轉過頭,用熟練的藏語對著孩子們說了幾句。
然后就見到孩子們整齊劃一開口,用那帶著童稚的聲音喊:
“扎西德勒!”
這是藏語中的問候,意為吉祥與歡迎。
聲音響亮,震得人耳膜都嗡嗡作響,卻能夠感受到那份真摯的善意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