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鷹州來接姜宜下班時,遇到他,他難免數落幾句:“沈總不地道,給我這樣的燙手山芋,難管啊。”
姜宜在旁邊搭話:“月輝總確實辛苦,之前的陳總和王總,天天帶頭挑食,行業寒冬本該團結一起度過才是,可惜他們不這樣想。”
沈鷹州捏她的臉:“誰給你團結?幼稚!”
下手沒輕沒重,疼得姜宜呲牙看他,不想接她下班就別勉強啊,誰求著他來接了?
只聽沈鷹州對許月輝道:“不聽話,推出去祭天。每家投行都在自查,關的關,罰的罰,明禾也向證監表個態,推出去幾個‘代表人物’,你也趁此立立威。”
他似隨意地說,隨意地教許月輝做事,但字字句句都帶著殺意。許月輝心跳了一下,和王總陳總也是多年的老同事,把人往死里整,他本于心不忍,但轉念一想,在其位謀其事,爬到更高層,有更高層的活法。
許月輝一點就通,那兩位總,做項目不講究,過往的項目,隨便拎一個出來,就夠他們喝一壺了。
但不等許月輝出手,王總曾經負責上市的一家公司就被爆出財務造假和內幕交易,主導人王總,這家公司被勒令整改面臨退市風險,而王總因涉及內幕交易,不僅面臨沒收所有酬金所得,還被帶走調查,恐有牢獄之災。
這是沈鷹州給許月輝打了一個樣板,什么叫殺雞儆猴,什么叫排除異己。
真正的魄力不是脾氣大,不是嘴巴上罵罵,而是不動聲色地置人于死地。
姜宜早見識過沈鷹州的刀起刀落,所以習以為常,但是:“月輝總大約做不到這樣絕情。”
沈鷹州:“他自己權衡。”
姜宜很難用傳統價值觀來評價沈鷹州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在他身上,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一個人的多樣面和立體性。
因為沈鷹州和許月輝的關系,姜宜在明禾的工作也越來越順利,雖然行業大動蕩,百萬年薪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是該做的工作,該進行的項目還得繼續推進下去,一邊認真工作,一邊提心吊膽地關注著韓旭的動態和沈鷹州的近況。
韓旭在南省債券這栽了一個大跟頭,只抓到了唐商鈞和秦慧這樣無關緊要的人物,遲聿還是杳無蹤跡,南力的反偵察能力很強,所以至今不知他們到底把遲聿藏到哪里。
好在上頭的風向也變了,以前他要查遲聿,要查沈鷹州,上頭諸多阻撓,他其實一直孤立無援。但現在,金融圈一個案子接著一個案子,最高檢和公安部聯合發布若干規定,給出的信號就是嚴厲打擊各類經濟犯罪。
這是曙光,給了韓旭更多的信心,越挫越勇。他對遲聿,對沈鷹州,志在必得。
南力何其敏銳,風向的變化,韓旭隊伍的壯大,都是一些危險的信號,他曾和沈鷹州提議:“找人把韓旭給做了?”
他過往的經歷有時候決定了他思維的模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