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充水師,李承乾舉雙手贊成,他回來以后,時間線亂完了,說不定唐倭白江口之戰,會提前幾十年。
畢竟,自大唐官方主導,并且鼓勵海外貿易之后,高句麗人和倭人,在黃海海域,屢次搶掠大唐官船,以及出海的民船。
搶掠不成,就盡最大可能破壞,搶掠成功,就在海域殘殺大唐子民,手段之殘忍令人發指。
對于皇帝,李承乾表示,可以質疑皇帝的教育水平,但不能質疑皇帝的軍事遠見。
皇帝給了擴充水師的理由,但底下的一眾官員,靜默著,不愿意回答。
李承乾也曾任職六部,官員們為何不愿意,他太清楚了。
國庫的資源有限,擴軍水師,就意味著更多的軍費支出,相應的,投入民生的費用縮減。
天下大安,沒有天災人禍,自然是一切安好。可是,一旦出現大型天災人禍,民生建設支出暴增。
國庫不堪重負,捉襟見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可上位者只看結果,過程是其次,壓力給到六部有司官員,官員的為難可見一斑。
這樣的沉默,撩撥起了李世民的火氣,他直接點名房玄齡。
“中書令,你說,這水師擴還是不擴?”
房玄齡沉思片刻,將壓力給到太子。
“擴軍與否,老臣也說不準,太子殿下天資聰穎,論事頗有見地,不若問一問太子殿下?”
李世民皺眉,對房玄齡甩鍋,十分不滿,此前一些事情,李承乾得罪了許多大族。
少君權位尚且不穩,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局面,所以,自他徹底打消易儲之心,這些得罪人的事情,李承乾都是被他摘出去的。
李承乾正在思索如何開口,能盡量少得罪人,李覺出生以后,他的顧忌多了不少。
“太子才多大,戰場都沒上過,知道什么?你早年就是跟著朕,見識哪里是他這個小兒能比的。”
皇帝開口,李承乾合情合理,繼續裝啞巴。
“陛下,魏侍中曾經向陛下進言,以民為本,莫貪邊功。”
李承乾內心奔過一群羊駝,姓房的你自己不愿意,大方承認,拿魏征出來擋箭,陰險!
房玄齡的話出口,李世民當即道:“就是不想聽魏征之乎者也,才到尚書省來說此事,把魏征晾在門下省。再說,朕沒有說要用兵,是練兵,以備后人不時之需。”
房玄齡面色凝重,皇帝話里話外的意思,這是一定要對此事發表看法。
李承乾心底劃過一絲異樣,皇帝搶著開口,是怕他給魏征打抱不平,跟房玄齡杠起來。
于太子而言,得罪這位貞觀第一相,是極其危險的。此刻,他才有那么一絲真切的相信,皇帝愿意托付江山給他。
“不過是些海匪,短時間內,成不了氣候。”
李世民道:“中書令的意思,是把問題留給后人?”
房玄齡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務,老臣相信,后世兒孫,可以應對海患。”
蕭瑀也道:“陛下,海防這個問題,只能留給后人,如陛下所言,練兵,也只是備一時之需,而不是杜絕海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