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沒有,這種無理要求怎么可以同意?”
李世民大為不解,他不懂,那樣一個強大的國家,為什么允許外國人在國內那么猖狂?
“父親,您繼續說,薛延陀部發生了什么內亂?”
回到正題,李世民繼續說:“夷男可汗的幾個兒子和兄弟打起來了,為了爭水源地,各方打的不可開交。夷男可汗調停過,但沒有成功。”
“草原上水貴如油,大災之年,更是貴比黃金。爭得哪里是水,那是生存下去的衣食。想要調停,只有一個辦法。”
李世民笑道:“下場把他們全部打趴下,誰還想爬起來繼續打,就說明打沒挨夠,繼續打就是了。”
李承乾拊掌喝彩,中國式勸架,硬核且簡單,自古皆然。
“夷男給我遞了國書過來,希望我出手干預,以大唐的名義,平定薛延陀內亂。”
李承乾搖頭輕笑,貞觀二年突厥內亂,貞觀三年大唐出兵突厥,直接擒了頡利來長安。
皇帝本來就打算貞觀十五年滅薛延陀,現在薛延陀內亂,不出意外明年三月份,皇帝絕對發兵。
真不知道夷男可汗怎么想的,遞國書要皇帝勸架,等于告訴皇帝,自家現在很亂,正是趁你病,要你命的好機會,皇帝你可不要放過。
“好好養著身體,明年三月,讓房玄齡監國,為父帶你去薛延陀轉一圈兒。”
李承乾輕笑,房玄齡,老工具人了,打高句麗的時候,皇帝也帶著李治出門了,房玄齡留京監國。
不敢留他在長安監國,是怕他推塔,玩兒起李亨的操作。
不敢留李治監國,皇帝考慮的就多了。
初登太子之位的李治,有沒有能力監國,皇帝不敢賭,賭輸了后勤跟不上,仗就打不成了。
才出了他的謀反案,皇帝也防著有人扶持李治登基,李隆基被尊為太上皇,也是差不多的操作。
真要是成了那個局面,皇帝可沒有第四個嫡子可供禍禍了,只能承認李治的地位,以防萬一,也只有把李治帶出長安。
可以出門,李承乾當然是樂意的。
“你的新軍,當做你的隨行護衛,都帶上。衛國公練的兵,必定是不俗。承乾,你舅父說那些話藏著想要塞人的私心,可他說得沒有錯,你需要屬于自已,忠誠自已的人馬。”
李承乾謝過皇帝,這個道理他當然懂,可李世民又不是李淵,親兒子養點兒親兵沒啥子,兵權他想要,但必須是皇帝這里過了明路。
沒有過明路,是他狼子野心,皇帝下狠手之前,絕對能讓言官把他噴個半死。
皇帝愛面子,過了明路,一旦事情有變,他可以利用輿論掣肘皇帝,為自已爭取時間,尋求生機。
“承乾,你在想什么?”
李承乾回神過來,臉不紅心不跳的找了個理由搪塞:“想到紫蘇飲,回去了做一些,拿冰鎮了,夏日喝來最是舒爽。”
“沒出息,除了吃,你還能想點別的嗎?”
李承乾暗道:本來就在想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