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邀李承乾對弈,竟發覺自己在棋盤上占不到一絲便宜,不禁有些懊惱。
“你就不能讓一讓我?”
李承乾:……
基于皇帝的訴求,李承乾只能和皇帝再開一局,又落了下風,李世民失去了興致。
“你的棋藝比高先生好得多。”
李承乾暗道:老爸跟皇帝下棋放水了!
“父親,事物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今人見慣之物,放在千百年前,便如同神跡。”
李覺玩兒不轉這種高難度的益智游戲,很快就沒興趣了,跑過來粘父親。
======這里說一下秦英、韋靈符挾左道事件=====
這一段出自《資治通鑒》原文如下:道士秦英、韋靈符挾左道,得幸太子。上聞之,大怒,悉收稱心等殺之,連坐死者數人,誚讓太子甚至。
玩兒旁門左道會足以廢太子,所以李世民怕搞旁門左道的事情爆出來,李承乾會被廢黜,就護著李承乾,殺了秦英和韋靈符。
《舊唐書》和《新唐書》只說了他寵幸稱心,李世民殺稱心,并沒有說李承乾跟道士秦英、韋靈符挾左道。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說李承乾搞旁門左道,應該是源于《續高僧傳》和《法苑珠林》《大唐內典錄》基礎記載
《續高僧傳》原文:至十三年冬。有黃巾秦世英者。挾方術以邀榮。遂程器于儲貳。素嫉釋種。陰陳琳論謗訕皇宗。罪當誷上,帝勃然下敕沙汰僧尼。陰陳的意思是私下說。
《法苑珠林》原文:近至貞觀十三年。有西京西華觀道士秦英。會圣觀道士韋靈符還俗道士朱靈感。并薄解章醮敕令事東宮。惑亂東宮。結謀大意為事不果。秦英靈符靈感等。并被誅斬。私宅財物及有婦兒。并配入官。
《大唐內典錄》原文:有道士秦英。扇動宮儲。以琳著論訕毀祖禰。文帝大怒。
李唐認祖李耳,所以對道士比較敬重,秦英、韋靈符私下里告訴李承乾,說釋法琳詆毀李唐的老祖宗李耳,這里的皇宗指道祖李耳,琳指僧人釋法琳。
《續高僧傳》和《大唐內典錄》作者是釋道宣,《法苑珠林》作者是釋道世,這倆都是當時的高僧,說李承乾搞旁門左道是釋道世提及了,并薄解章醮敕令事東宮,惑亂東宮,暗戳戳說李承乾搞旁門左道。釋道宣并沒有提及此事。這兩位高僧誰說的對,現在無從考證,大家自行去看。
從上述三則材料,可以看出秦英、韋靈符之死,大概率就是佛道之爭,為了平息佛道爭論,殺的秦英和韋靈符,而不是說這兩個人攛掇李承乾搞旁門左道。真正把李承乾搞旁門左道這個事件定性,還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還有就是李世民為了證明自己不會廢太子說的那句:太子雖病足,不廢步履。且《禮》,嫡子死,立嫡孫。太子男已五歲,朕終不以孽代宗,啟窺窬之源也!
這句話也出自《資治通鑒》,《舊唐書》和《新唐書》沒有相關文獻記載,《唐會要》有類似一句:《唐會要》原文是:我兒雖患腳,又是長嫡,豈可舍嫡立庶乎!
所以,猜測《資治通鑒》那一句就是這么化過來的,只是司馬光又給潤色了一下。
拋開《新唐書》和《資治通鑒》多出來的spy行為藝術,搞旁門左道,以及說頭像突厥人,在東宮組織械斗打殺人的事件,從《舊唐書》《唐會要》等書看,李承乾在貞觀十三年之后干過最過分的事情,就是寵幸稱心,派人去把張玄素打了一頓,以及派此刻刺殺于志寧和李泰。
修房子的事情達不到廢太子得到程度,打張玄素以及刺殺于志寧和李泰,當時壓根兒就沒被抓到,目測是李承乾被廢之后,才把這些事情扯出來,根本就不存在說,李世民有多護著李承乾,李承乾胡作非為他還苦心孤詣保太子。
四月一日被舉報,四月六日廢太子,四月七日立新太子,這個速度,窺見李世民當時的心態,那是生怕李承乾的案子有轉機,趕緊把事請蓋棺定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