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三歲之前,是早期思維認知發展的時候,很多東西,需要有人互動,耐心引導。
李承乾抱了李覺入懷,命人拿了孔明鎖過來,親自帶著李覺玩兒。
益智游戲都有一定難度,單純丟給孩子,沒幾個孩子們玩兒的下去。
李世民看著眼前一幕,似有所悟,他膝下三個孩子,他好像都沒有這樣陪過。
承乾是他的嫡長子,一開始他是真心要承乾繼承他的一切,所以才會請陸德明為承乾開蒙。后來發生了太多的事情,人很難和現實抗衡。
青雀是嫡次子,自幼被出繼,他有愧青雀,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青雀成了他的化身,所以青雀的榮寵,比照著當年的秦王李世民。
雉奴是幼子,是他最疼愛的孩子,觀音婢去世后,他帶在身邊親自教養,哪怕雉奴成了太子,他亦先是父親,后是君主。
可是這三個孩子,一個個的,都背叛了他,每一個都捅了他一刀,一個捅的比一個狠。
被這么盯著,實在有些不適,李承乾摸索著魯班鎖,抬頭看向皇帝:“父親,您要不要一起玩兒?”
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定,萬一他走到皇帝之前,他肯定會提前帶走李泰和李治,就是立皇太孫,政治考量之下,感情也得到位。
“你們都出去,這里不需要你們伺候。”
打發了閑雜人等,李世民同承乾聊了起來:“我幼時喜歡騎射,喜歡兵馬拳腳,后來高祖太原起兵,身份不一樣了,才開始攻文治,這些機巧之物,我不太會玩兒。”
李承乾暗道:這就是拒絕了,挺好的,省的他一個人教兩個人。
“我看你玩兒挺順的,是經常玩兒嗎?”
李承乾緩緩點頭,談起自己的過往:“我有很多記憶都不怎么清晰了,同大多數人一樣,離得越近越清晰。父親不知道,我剛開始回來的之后,寡言少語,處處避人,并非是天生冷漠,不愛說話,是不認得人。
母親去世之后第一次宴會上,我能認識的人,兩只手數的清。當時三郎向我敬酒,我整個人都懵了,您猜我當時怎么想的?”
李世民笑問:“說來聽聽。”
“我當時心里在想:這位兄臺,說話之前,能不能先自報家門?”
李世民聽罷,也不禁失笑。
李承乾又道:“不僅是人,大唐朝廷許多細枝末節,我也都忘的差不多了。剛開始上朝,我更是一句話都不敢多說,偏偏您喜歡點名。”
李世民道:“可你每次回答的都不錯。”
“太遠的我記不清了,不過臨近的應試教育足以應付。義務教育主攻掃盲,義務教育結束的分流,是為社會提供解決問題的人才。所以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做很多的題。
給一段現實問題的材料,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還要結合材料的社會背景,提出可能產生的問題,要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