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看你的舉例,應該是發人深思的,分享過來給我聽聽。”
李承乾思索片刻,《范進中舉》取自《儒林外史》,是清朝的小說,他拿到貞觀時期舉例,于皇帝而言的確突兀。
這個故事不長,在聽完李承乾講了《范進中舉》,李世民只是淡淡一笑,并沒有什么唏噓的表情,是一種習以為常的淡漠。
皇帝的表現,李承乾也不意外,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自古以來如是。
科舉,說好聽了是普通人晉升和跨越階級的通道。
不好聽了,就是皇帝安撫天下百姓的工具,給天下百姓一個錯覺,只要自己肯努力就可以獲得晉升的機會,成為指點江山的士大夫階級。
實則,史書上記載那些通過科舉走進仕途的大人物,那一句家境貧寒,只是相對于權貴的家境貧寒,而非實際意義上的家境貧寒。
筆墨紙硯在古代,想要湊齊可不簡單,正經貧寒的老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為生計奔波,文房四件套能買得起一個就不錯了,遑論請先生開蒙念書
總而言之一句話,能念得起書的人,大大小小是個地主,家境真的不算貧寒。
皇帝作為封建社會的頂級掠食者,游戲規則的制定者,怎會不明白自己構建的是一套怎樣的政治體系
“還有一個《馬說》,講的又是什么故事”
“這位《馬說》的主人公,可是了不得的人物。”
李承乾笑著講完韓愈的《馬說》,以及其發起的古文運動,成功勾起了皇帝的自豪感。
“有這樣的忠臣義士,我大唐必興。”
李承乾都不想吐槽了,安史之亂后的唐朝,皇帝又不是沒聽說過,真能自我安慰。
話一出口,李世民就后悔了,不過好在承乾并沒有拆臺。
李承乾有些困,這副身體應該是有些暈車基因的,看生物學父親的表現,李承乾大膽推測,暈車基因應該來自母系。
“父親,臣困了,小小的瞇一會兒。”
一上車就想睡覺,承乾的老操作,李世民一點不陌生,還十分貼心的吩咐張阿難去了披風給蓋上。
到東宮了,李承乾是被皇帝叫醒的,他起身揉了揉眼睛,撩開車簾看天外,已經完全黑了,伸手不見五指的那種。
李承乾下了馬車,拜別皇帝,接了李覺徑自回到東宮。
不主持尚書省日常事務,就可以不用參加中朝議事,李承乾的空閑時間就多了許多。
李世民很不樂意,過往的記憶他是有的,當初他是說出去就出去,承乾留在長安監國,如今莫說是出去,這混賬連奏疏都不愿意多看一眼。
李承乾現在的狀態,李世民做出總結:擁有辦事的能力,但絕不經手職位之外的任何事情。
長孫無忌被李世民拉著一通訴苦,幾十年的交情,長孫無忌讀懂了李世民的加密通話,從甘露殿出來之后直奔東宮。
李承乾正摟著李覺,教導小孩兒識字。
殿內置了兩盆梔子花,幽香滿室,室內三大鑒滿滿當當的冰塊,哪怕外面驕陽似火,里頭也是清涼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