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扣押祿東贊?”
李承乾點頭,十分大方的承認:“父親培養的暗探從吐蕃傳回來的消息,吐蕃贊普又迎娶了天竺的公主。若臣所料不錯,文成公主和親,沒有拿到先進生產技術,吐蕃贊普將目光放在了西方的天竺上。”
這個時間段,三哥那逆天的宗教還沒形成,是一個相對比較正常的國家。這個從玄奘取經就能看出來,對方的文化還是比較璀璨的。
“臣從前就說過,祿東贊看著憨厚,實則精明到底。吐蕃崛起,同此人有著莫大的關聯。此人極其善于學習,中原的遠交近攻,他玩兒非常好,一面跟大唐交好,一面對外擴張。貞觀九年,吐谷渾之戰過后,吐谷渾臣服大唐,一直作為大唐和吐蕃天然屏障。
父親執政期間,祿東贊非常的安分,一直到雉奴登基之后,他的野心才正式付諸于實踐。雉奴登基的第九年,祿東贊大規模進攻已經臣服大唐吐谷渾。四年之后,此人發兵徹底滅亡吐谷渾,逼迫河源郡王慕容諾曷缽與弘化公主引殘部投奔涼州。”
李世民一拳捶到案上:“這都欺負到大唐臉上了,雉奴是干什么吃的,為什么不打?吐蕃那塊兒地打不上去,吐谷渾那塊兒地也打不上去?”
李承乾道:“雉奴當時忙著打高句麗呢!”
李世民反應過來了,之前跟承乾聊過這段歷史,唐軍打高句麗,吐蕃侵占吐谷渾,李治急調唐軍往西北打吐蕃,然后就是大非川慘敗,安西四鎮被奪連新打下來的高句麗也因為無力進行治理而又便宜新羅人和百濟人。
“雉奴這個沒用的東西。”
“這不是雉奴的問題。”李承乾糾正皇帝:“吐蕃崛起的先進生產技術,祿東贊后來進行的官職改革,土地制度、稅制、戶籍、法律等方面改革,基本參考大唐,要說溯源,還得是文成公主和親帶過去的那些書和匠人。”
李世民:……
“祿東贊的兩個兒子,后來繼承了他的地位,多次對外進行擴張,唐軍與其對戰,傷亡不小。父親被扣在長安,不知道兒子會不會隨軍出征?若是會,最好把祿東贊那兩個兒子一起弄來長安。此二人頗有治理之才,能為我所用那就用,就留在大唐做個文官,用不了父子三人一起殺了。若是不會,用反間計,離間他們君臣,讓強臣與君上離心。”
“行,聽你的,暫時按兵不動,待祿東贊到達長安之后,問罪刺殺太子一事。名正言順扣押祿東贊,大軍即刻向吐蕃邊境進攻。打不到邏些城,至少也要吞下些土地,讓它疼一疼。對了,這個祿東贊以及他兩個兒子對大唐威脅如此之大,你之前為什么不說?”
李承乾面色有些許尷尬:“當時臣陷入機械唯物主義的悖論,不愿意做出改變歷史大事的事情,可是臣回來六年,干了太多違背原歷史線的事情,李孝恭多活了兩年,薛延陀早亡了四五年,還跟倭奴國提前打了一架。時間線和大事件都亂完了,那就沒什么可顧忌的了。”
都不在一個時空,后面的事情如何發展,自然有當前時空的發展趨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