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進殿時,瞧見長孫潤,笑著開口:“這小子有些憨傻,進宮來找雍王,也不提前同雍王說好,在這里勞煩太子殿下。”
李承乾打圓場:“十二郎不是第一次進宮找穆穆,往常穆穆都在的,今日怪我,一大早打發穆穆去陛下那里,讓十二郎白跑了一趟,是我考慮的不周。”
長孫無忌看了眼長孫潤,又看李承乾案頭長孫潤的功課,心中歡喜,言語之間帶著些許寵溺開口:“這孩子愚笨,勞煩太子殿下多掛心些。”
李承乾暗道:愚笨些好,跟聰明人打交道太耗心神,容易折壽。
“潤兒的天分著實不怎么高,殿下不必花太多心思。”
長孫潤面上表情有些受傷,李承乾心下一沉,這父子倆擱這兒演無間道呢?
“十二郎還小,輕易斷言其優劣,傷了他的心性,反倒是不好。”
長孫無忌道:“知恥而后勇,臣與皇后少時喪父,又為兄長所不容,被趕出家門,若非舅父撫養,只怕會餓死街頭。潤兒比之臣當年,可是好了不知道多少。”
李承乾暗道:為長孫安業不容,好歹有高士廉收容,洛陽的長孫家手還沒長到能申去渤海的高家,長孫無忌也就喪父被趕出門的時候吃了點兒苦。孫無忌這小心眼兒,得勢之后禮遇高士廉的樣子,可見高士廉對長孫無忌還是相當不錯的,所以在高家那段時間,長孫無忌的日子應該過得頗為不錯。
至于長孫潤,按照原歷史線,那是為武后不容,出于長孫無忌的厭惡,武后連長孫無忌的舅族渤海高家一起厭惡,連帶著東陽公主都被貶黜,長孫潤這個親兒子只能更慘。當然,這些事情長孫無忌不會知道,他也不可能告知長孫無忌。
“能得殿下指點,是十二郎的福分,臣也希望他惜福,好歹學出個樣子來。”
李承乾看了眼長孫潤,心中笑笑心疼了一把,教育是一個因材施教的過程,每個孩子精神抗壓能力有參差,有些孩子打壓式教育,可以激發孩子潛能。有些孩子,打壓式教育,只會讓孩子自卑敏感。
很多人一言不合喜歡拿歷史說事,譬如高考年年受腐刑的司馬遷,還有被貶斥道蜀地的呂不韋,要么就是顛沛流離的百里奚和蘇軾,覺得挫折教育,能夠讓孩子知恥而后勇。
但是,有幾個人注意到,以上這些人,哪一個的苦難來自于自己的父母的背刺?一個陌生人,突然給你一巴掌和你父母不分青紅皂白給你一巴掌,你會為陌生人欺負你感覺到痛徹心扉嗎?
長孫潤這個小心翼翼的樣子,李承乾可以肯定,這孩子跟自家那倆差不多,不適合打壓式教育,需要循循善誘。
“我也就是今日得了空閑,才看了十二郎的功課,談不上指點,舅父這樣說,倒是要我汗顏了。”
把長孫潤塞到伴讀隊伍里,還想要他親自指點李覺,李承乾才不干,這德華誰愛做誰去做,他沒心情做,教一個李覺已經很累了,再教一個長孫潤,平白給自己找活兒干,那是不可能的。
這算是拒絕,長孫無忌抿了口茶水,臉上看不出異樣,太子不愿意親近長孫沖,見面那點兒客氣全沖長樂公主去的,他很清楚,一旦自己倒下,長孫家很難維持長久的興盛。
這一次送李治就藩,鑒于皇帝的操作,長孫無忌也開始重點關注這個小外甥,接觸的久了,他才察覺到,這個看似無爭,膽小怯懦的陳王,是真的狠角色。
回到長安之后,后知后覺的長孫無忌,竟有一種劫后余生的感覺,要不是皇帝提前洞悉了李治,或者說李承乾和李泰兩敗俱傷,李治上位,長孫家知不道什么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