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下了逐客令,這公事公辦的口吻,眾人相繼告辭。
李承乾獨留了高陽,房良娣攜子爭寵的事情,高陽游走在房良娣和房家之間,他自然知道,早就想找機會跟高陽說清楚,一直沒機會,這一次算是高陽自己撞上來。
“臣妹說錯了一句話,兄長便如此不依不饒嗎?”
李承乾輕笑:“你想在中間牽線,拉近房家和東宮的關系,如此一來,你這個公主就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高陽繼續裝傻:“大兄說什么,我聽不懂。”
李承乾道:“息隱王與海陵刺王在禁宮密謀,陛下尚且可以探聽消息,你比之他們二位如何?你和房遺愛私下里的動作,陛下不說,可不是說他不知道此事。
房玄齡從貞觀元年接任中書令,貞觀三年轉左仆射,這么多年,無人撼動他尚書省首相的位置,有這樣的本事,自家兒子做什么,你以為他什么都不知道嗎?”
高陽一開始強撐的冷靜破防,有些難以接受。
“十七,我們這個家,最不能談的就是情義,骨肉之間能和平相處,無非是暫時沒有利益對立。一旦有了,曾經捧你的人,會第一個把你推出去。”
高陽神色慵懶,維持著她作為公主的高傲::“兄長什么都知道,預備如何處置我?”
聯通東宮和重臣,私相授受,認真算起來,高陽知道父皇不會為了她,掃了太子的顏面。
“鄭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你應該讀過,后人怎么說且不論,至少在當時看來,都會盛贊鄭莊公的寬容,鄙夷段的無恥。后人將這一傳統,可謂是發揚光大,做的更加滴水不漏。我不是趕緊殺絕之人,不想處置你,只是告訴你一個道理,不要在那群老狐貍面前自作聰明,會害了你自己。”
皇家是最虛偽薄情的,當李泰說出立弟殺子的話之后,讓皇帝在李泰身上看到了李元吉的影子,李泰立馬就成了棄子。一個從玄武門過來的人,會這么小白?無非是沒個合適的理由立李治,怕后人詬病自己拿嫡長子和嫡次子當蠱蟲維持權力平衡,最后推幼子上來維持局面。
李泰之前對待不愿意站隊魏王的朝中官員那么張狂,皇帝難道不知道,立弟殺子那種話告訴褚遂良,會直接絕了李泰儲位的可能?所以,為了把自己裝點成一個慈愛的君父,皇帝還把這事兒告訴褚遂良,夸贊李泰宅心仁厚借褚遂良的口,將李泰順理成章的刷下去。
后人提起這段歷史,也會說皇帝是被李泰蒙住了,可皇帝是什么人?一日兩日看不出來,從貞觀二年到十七年,十五年的時間看不出李泰骨子里是什么人?且從貞觀十三年之后到他謀反四年的時間,李泰奪嫡無所不用其極,皇帝都看不出來嗎?
皇帝對高陽的態度他懶得計較,他若是有女兒,一定不會讓自己的女兒跟高陽一樣上躥下跳。進入高宗朝之后,長孫無忌在李治的授意之下黨同伐異,正需要借口清理貞觀舊臣二代,這樣的風口浪尖,高陽還上趕著送人頭。
“我也是有底線的,你聯系房家和東宮,房良娣爭寵只是想讓我多看幾眼李弼,并沒有圖謀其他,更沒有傷害到我的孩子和太子妃,所以,我才會心平氣和的坐在這里跟你說話。
十七,我同你十分明確的說一句,如果房良娣傷害到了太子妃和穆穆,我就不會在這里苦口婆心跟你講什么人心險惡,告訴你自保之道,而是你我之間,一定要有一個人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