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李承乾,長孫無忌也不上來,總而言之是個極其復雜的人,他看不透,但可以保證,絕對不是表面看著那么人畜無害,皇帝要是一直寵信李泰和李治,最后的場面一定不怎么好看。
“陛下想要接回雉奴,承歡膝下,享天倫之樂?”
有過一次教訓,李世民也十分謹慎,道:“我只是這么想,卻不敢。太子墜馬,太孫水,大臣們都不是傻的,我要是接回雉奴,萬一控制不住那份寵愛,給了朝野我有改易太子的打算,那就是新一輪的爭端。”
李世民搖搖頭還是算了,他不滿李治搞出個女帝,但他不得不承認,在太子這塊兒,李治比他強太多,立了李弘為儲君之后,就一心一意培養李弘,任何人有站隊挑撥皇子內斗的想法,都第一時間處置掉。
反觀他自己,玄武門的教訓就在眼前,他還是從貞觀二年就開始扶持李泰,那個時候他在想什么,他的情感很復雜,他對承乾有愛,但也惡心太上皇的算計。
他對李泰有愧,覺得李泰是第二個自己,將自己缺失的一切彌補給李泰,在宗法上否決承乾,他也的確動了易儲的念頭,所以最后承乾謀反了,他也終于看清李泰的豺狼之性,不得不立李治。
結果,李治的背叛,比其兩個兄長更厲害,一想到另一個承乾對他的稱呼,他就覺得頭疼,其實他也不怎么在意李治和武則天那點兒事兒,一個女人而已,可他很在乎武周代唐。
張柬之等人幫著奪回李唐神器,故事到這里結束,其實也還好,但李顯實在不中用,李唐忠臣枉死,韋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一個個的都想做第二個武則天,把持朝政,賣官鬻爵,搞的朝野內外烏煙瘴氣。
最后有李隆基收拾爛攤子,可問題在于,反武不徹底,李隆基迷戀武家的女人就算了,還活的太久。
不能想,這事兒想了睡不著覺。
“太子、太孫和雉奴之間本就有齟齬,朕這些孩子,怎么一個個都不安分呢?”
長孫無忌抿了口茶,不想回答這個問題,隋末亂世,高祖太原起兵,隴西李氏門閥立刻響應。
武德年間東宮和天策府之爭,你來我往,血雨腥風不斷,李家的人跟“安分”這兩個字沾邊兒嗎?
若是從前,長孫無忌可能還會想,李治仁弱,比較好拿捏,選擇李治總好過選擇李承乾。
但是,經過了這么多的事情,李治身體弱是真的,仁一點兒看不出來,陰狠倒是十足,這種人比李承乾和李泰可怕的多,要不是李泰提前出局,李治估計會一直躲到后面,坐山觀虎斗。
“魏征病了,想必太子心里十分難受。”
李世民心情本就不好,聞言陰陽怪氣的來了一句:“那可是他的寶貝師傅,你家寶貝要碎了,你不難受。”
長孫無忌沉默片刻,這話聽著酸溜溜的,他本意岔開話題,看樣子岔開的這個話題,捅到皇帝心窩子了。
“天地君親師,是最原始的倫理綱常,太子憂心魏征的病情,也在情理之中。再怎么上心,也越不過君親。臣記得之前陛下臥病,太子親自伺候,沒見他去伺候魏征。”
李世民無力吐槽,的都是廢話,君在師前,李承乾做為太子,身份在那里擺著,去伺候魏征,尊卑倒序,是朝廷那群御史太閑了,給御史找點兒事兒做?
“你就向著你那外甥話,你我并肩作戰的情義,如今是半點兒都沒了。”
長孫無忌心下吐槽:皇帝,真是一個酸溜溜的皇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