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象是聽明白了,李覺是心疼父親,覺得自己有愧于父親,所以希望他住回東宮,討父親歡心。
但是,皇祖明顯不愿意,皇祖若是愿意,就會直接回復李覺一個確切的答案,而不是過來詢問他。
并且,皇祖希望就此事,他能給一個說辭,一個名正言順,可以回絕李覺的說辭。
梳理完這些思緒,李象忍不住感慨,師傅總說那堆數字計算難,可在他看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可比那堆數字麻煩的多。
“阿翁,臣不愿回東宮居住。”
李世民淡淡開口:“理由,你們父子三人之間的事情,朕不想摻和進去,可穆穆把話說到朕這里,你不愿意回去,就必須要有一個理由。”
李象道:“臣此前居住在東宮,已經引起了不小的爭議。阿耶待臣大慈大愛,臣與穆穆一樣,總覺得虧欠阿耶,臣不愿住回去,再引起議論,同穆穆生了隔閡,讓阿耶為難。”
虧欠,又是虧欠,李世民聽到這兩個字,竟是不知說什么好。
“穆穆那里,阿翁可以說東宮人多鬧騰的很,臣演算時需要安靜,就不搬回了。”
話音未落,李象又補充道:“臣可以自己去同穆穆說。”
李世民輕輕點頭:“象兒,咱們這樣的家庭,許多時候爭端迭起,只因為存在即是爭議,你能這么想,你父親會少很多的麻煩。”
事情談妥了,李象辭別皇祖,這個時間,宮門已經落鎖,要開宮門,必須皇帝下令。
“阿翁,這個時間臣出不去了,可否能遣中使送臣出宮門?”
李世民點點頭,吩咐人護送李象回自己宅邸。
太子不可能給臣子披麻戴孝,李承乾只換了素服,守在西華堂給魏征服喪。
再說魏家,張阿難按照皇帝吩咐,令有司送東園秘器到鄭國公府。
魏征臨終前遺言要求薄葬,魏叔玉不敢違逆,可皇帝的賞賜,他也不敢當場給拒了,只能等到第二天入朝覲見皇帝。
聽聞魏叔玉求見,李世民讓人將這位準女婿迎入大殿,賜坐邀請魏叔玉用膳。
父親亡故,作為孝子的魏叔玉,要在靈堂前服喪,進宮是不得已,哪敢多耽擱,直接開門見山說明來意。
“陛下天恩,賜下東園秘器,臣闔族與有榮焉。然家父臨終前遺言,身后事輕簡,不必陪葬金銀寶器。臣斗膽,請陛下收回賞賜。”
這個提議,李世民并不覺得意外,從前魏征死的時候,也是要求輕簡下葬。
“好,那朕就成全玄成。”
魏叔玉再拜,謝過皇帝,緊接著開口告辭。
李世民準了,他當然知道魏叔玉忙,不可能接受賜宴,揮揮手令人送這位孝子出去。
魏征的墓址正對著久嵕山,以山為墓,李承乾得了皇帝允許,替魏征扶靈,看魏征下葬。
李世民帶著李覺上了凌煙閣上,對著久嵕山的方向拜了一拜,送別這位老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