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一句話,吳伸對宋平傾囊相授。
這世間聰明人無數,最后能出人頭地者,寥寥無幾,為什么?
因為都仗著聰明,不肯腳踏實地地往前走。
慢慢來,才是最快的路。
其實到了第三年春,吳伸就沒什么東西可教宋平的了。
這孩子太過聰明,不僅一點就通,還能舉一反三,吳伸只有教他練字。
宋平的一筆字,已經練得極好,開封府里能比他寫得好的,寥寥無幾。
但吳伸教,宋平就練,每天雷打不動的兩個時辰。
就這樣,又三年寒來暑往,秋闈揭榜,宋平高中解元。
去宋家道喜的人絡繹不絕,家里都沒地方坐,宋平便躲到吳伸這里來讀書。
吳伸勸他可以稍稍放松一下。
他卻說松不得,這口氣得一直憋到金榜題名時。
也正是因為宋平的謙虛努力,吳伸思來想去,終是厚著臉皮給徐征寫了一封推薦信。
徐征收到這封信后,本來沒什么想法。
自打他調入禮部后,這樣的推薦信,春闈前夕不知道要收多少封,都是托他暗中幫襯的。
他能幫襯什么呢?
春闈試卷不是他出的,他也不是閱卷的人,最多在考場上替考生安排一個離糞桶遠一些的號舍。
第二日去衙門,正好地方上把秋闈中舉的卷子送過來,由禮部復閱。
鬼使神差的,徐征在幾千份卷子中,找到宋平的那一份。
這一看,徐征驚住了。
這筆字翩若驚鴻,婉若游龍,說不出的奪人眼珠。
再看文章。
徐征倒吸一口涼氣,文章做得實在太好,怪不得能中解元。
從那天開始,他就對這個還沒有進京的考生,格外留意起來。
只要不出意外,以徐征的經險,這小子一定是前十的料。
……
那年的春闈,安排在二月初九。
徐征暗中幫宋平安排了一個氣味干凈,出行方便,安靜的號舍。
初九那天,他忙了一上午,剛要坐下喝口茶,下屬就把這次缺考的名單遞來。
這個名單年年都有,都是一些五花八門的原因。
他不經意地掃一眼,嘴里的熱茶直接噴出來。
這名單上,赫然寫著“宋平”二字。
他趕緊暗中派人去打聽,才知道宋平昨夜拉了一夜的肚子,連床都下不來。
這孩子怎么會倒霉成這樣?
徐征半夜回到家,想來想去,還是給吳伸寫了封信。
之后兩個月,殿試,欽定名次,傳臚大典,三甲游街……他忙得腳不沾地。
等所有事情忙完,他才想到宋平這人,忙派人去打聽,發現這人進了賀府做教書先生。
徐征心說也是好事,他可以一邊溫書,一邊賺些生活銀兩,減輕家中負擔。
于是,徐征又寫了封信給吳伸,信上只說一句:三年蟄伏,必中三甲。
……
一晃三年又過。
這一次,吳伸依舊寫了信。
徐征也還是像上一回那樣,把一個極好的位置,偷偷安排給了宋平。
哪曾想到,這人又沒能進得了考場,聽說是睡過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