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敏大喜,當即命楊嗣昌為使,前去跟皇太極談判。
楊嗣昌僅帶著兩名隨從,出了沈陽城,來到皇太極大營。
見到皇太極后,楊嗣昌請求屏退左右。
皇太極依言讓貝勒、文武退下,僅留下范文程。
范文程雖然被傷了根,卻依然重傷不下火線。
皇太極登基稱帝,就是他極力主張的。
“奴才楊嗣昌,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楊嗣昌做出了違背祖宗的事情,朝著皇太極三跪九叩,高呼萬歲。
身為三面間諜,這點犧牲精神和表演天賦還是有的。
皇太極心花怒放,嘴巴都合不攏了。
看看,這就是水平!
范文程心中暗自后悔。
自己怎么就沒想到這一招?
皇太極出聲道:“本汗尚未登基,楊卿不必多禮!”
“謝陛下隆恩!”
楊嗣昌謝恩起身。
接著將阿敏的條件,向皇太極一一道來。
“阿敏答應撤離沈陽,并尊我為帝。”
“卻想當藩王,以赫圖阿拉城為封地?”皇太極面色陰沉,心中怒到極點,卻并未表露出來,只是一聲冷笑。
隨即向范文程問道:“范卿,你以為如何?”
“此事絕無妥協之可能!”
“赫圖阿拉城乃女真龍興之地,且是遼東糧食主要來源之處,一旦被阿敏所據有后果不堪設想。”
范文程說的極有道理。
不管是從經濟、軍事的角度,還是從政治的角度,對于金國而言,都不可能讓阿敏割據赫圖阿拉城。
皇太極看向楊嗣昌,問道:“本汗聽說,阿敏自詡為劉備,視楊卿為諸葛孔明。不知可有此事?”
“奴才惶恐!”
“奴才策反劉興治,幫助阿敏奪取義州,全都是為了我大金國,絕無助阿敏反叛之意。”
“陛下若是對奴才的忠心有所質疑,還請立即斬殺奴才!”
楊嗣昌連忙跪下,連連磕頭。
“楊卿不必惶恐,早在阿敏有割據東江、朝鮮之時,你就已經表明對本汗的忠心,本汗又如何不知?”
皇太極上前扶起楊嗣昌。
楊嗣昌一副感激涕零狀。
“本汗可以答應阿敏,登基之后,如同其他貝勒一樣,冊封他為鐵帽子王。”
“然而割裂大金國,本汗絕不能答應。只是如今這局勢,本汗卻又不得不投鼠忌器,左右為難。”
“楊卿素有大才,還請積極建言獻策!”
皇太極滿臉誠懇地看著楊嗣昌。原來是拿鐵帽子王收買了貝勒們……楊嗣昌恍然大悟,臉上卻是沒有表露分毫,慨然而道:“能得陛下如此信任,奴才怎敢不殫精竭慮?”
思索了一會兒,接著說道:“奴才斗膽,陛下答應阿敏,未嘗不是一條妙計。”
皇太極眉頭大皺。
范文程急聲說道:“萬萬不可!”
楊嗣昌淡然一笑,從袖口取出一封信,雙手遞給皇太極。
皇太極接過信,打開一看,頓時神色一變,隨即大喜。
這竟是一封血書!
寫信之人,正是劉興治。
劉興治在信中,先是回憶了往日的感情……以前皇太極對劉家兄弟極為敬重,把劉興治叫‘五哥’。接著又向皇太極表了決心,愿意為其赴湯蹈火,等找到時機,必定反戈一擊,取阿敏人頭獻上。
皇太極看完信,嘆道:“五哥果然不負本汗!”
“有奴才與劉興治在阿敏身邊,陛下又何憂之有?”
“只要阿敏撤出沈陽,抵達赫圖阿拉城,奴才與劉興治,必定設法取他首級,獻于御前!”
楊嗣昌斬釘截鐵地說道。
“楊卿若成此功,本汗,定以卿相相待!”
皇太極思索片刻,面露決然之色,雙手重重地按在楊嗣昌的肩上。
“陛下圣明,奴才定不負重托!”
楊嗣昌連聲稱頌。
卻在心里默默地補了一句……云真人親手為建奴設計的墳墓,成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