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鄭思肖的《心史》!”
張國維一聲驚呼。
所有官員都激動了起來。
《心史》,包含詩250首,文30篇,前后自序5篇等。
后世人極少聽說這本書。
然而此書對后世的影響之大,根本無法估量。
此書在明末問世后,轟動一時。
這本書對于江南士人而言,不能說是張無忌得到《九陽真經》吧,起碼也是郭靖無意中找到了《九陽真經》。
此書經張國維刊刻出版后,在學林中廣泛傳播,成為江南士人砥礪氣節之源泉。
此書在傳抄刊刻的過程中,為之作序、題詠的文人超過百位。
其中包括顧炎武、黃宗羲、張煌言、屈大均、陳恭尹、歸莊、黃淳耀等仁人志士。
建奴占據江南,遭到大漢一族士子猛烈抵抗,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江南士子受到此書的影響。
其中就包括《心史》的最早刊刻者張國維,以死殉國。
鄭思肖的《心史》,就是氣節的符號和標志。
也正因如此,后來的螨清將之列為禁書。
《心史》的影響,還不只是明末,更是延續到清末。國父和梁啟超先后在小日子讀到此書,將其視作華.夏之精神。
梁啟超稱其為:‘書萬卷,讀萬遍,超度全國人心,以入于光明俊偉之域,乃所以援拯數千年國脈,以出于層云霿霧之中!’
國父稱:‘《心史》中澎湃激烈的愛國赤誠,足以震撼千萬人心,挽救危亡國運。’
清末很多仁人志士,都受到此書的影響,投身到驅除韃虜的偉業中。
只可惜,由于此書充斥著大漢民族主義,不利于民族團結,因此再到后來……無人知曉。
原來如此……李標心中雪亮,向云逍問道:“云真人怎會知道,鄭思肖的遺物,會藏匿在這井中……”
隨即他一副恍然大悟狀,猛地一拍腦門:“我也是老糊涂了,云真人有未卜先知之能,知道此井中藏有至寶,又有何難?”眾人紛紛駭然看向云逍,眼神中盡是敬畏之色。
鐵函的發掘過程,是他們親眼所見,密封如此完好,是不可能作假的。
這不是未卜先知又是什么?
關于云逍子的傳聞,他們都聽過很多。
可畢竟是耳聞,哪有今天親眼目睹來的強烈?
“如此至寶,也該重現天日了。”
云逍風輕云淡地說道,然后贊許地看了一眼李標。
不愧是老戲精了,配合的真是圓潤絲滑!
云逍之所以知道井里有鄭思肖的《心史》,是因為這口井,一直到后世都還在。
云逍旅游的時候見過,還聽導游講過‘井中奇書’的故事。(此井至今還在蘇州,諸君有機會去蘇州,在游完花街柳巷之后,可以去看看,承天寺不在了,只有一個叫承天寺前的巷子)
今天云逍特意將官員們帶到這里來,將《心史》提前發掘出來,可不是為了人前顯圣的。
也不僅僅只是為了用此書,來鼓動人心,而是另有深意。
云逍朝張國維說道:“張大人,刊印《心史》的事情,就交給你來辦,所需的銀子,由我來出。”
歷史上,張國維為了刊印《心史》,險些傾家蕩產,如今自然不能讓這清官破財。
張國維頓時大喜。
單是刊印《心史》這件事,就足以讓他揚名天下了。
云逍帶著眾人,來到寺中高僧講經的經堂,開始了今天的議事。云逍環視眾人,徐徐說道:“諸位今天目睹《心史》問世,想必對鄭思肖這前宋遺民,頗為敬仰,對他的遭遇也是頗為感慨!”
眾官紛紛頷首。
“諸位恐怕怎么也不會想到,若是江南積弊不除,在場的諸位,不久就會成為我大明的遺民!”
云逍的清冷的聲音,讓官員們無不駭然變色。
很多人紛紛站起身來,滿臉震驚、惶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