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個了,我朋友說出8萬買,哥你要是賣的話,他現在就能下定金。”
姜濤也不跟大哥玩虛的,有什么說什么,也不賺他差價。
都是自家兄弟,真沒那個必要。
他要是心黑點兒,直接把碗拿走自己賣了把錢全揣自己兜里,大哥一家也沒人會質疑什么。
“賣!咱又不懂那個,人家給錢咱就賣!”
姜河沒有絲毫猶豫選擇出售,好像生怕人家不要了一樣。
別說8萬了,8千,甚至八百都賣!
自家院子里一個無人在意的破碗,竟然能賣8萬塊錢。
這種好事兒好不容易落到自己頭上,誰拒絕的了啊!
“行,那我就跟人說賣了。”
姜濤微笑點頭,然后當著大哥的面撥通了張博的視頻通話。
張博又隔著屏幕把那只青花碗看了好幾遍,最終確定了合作意向,并給姜濤轉了1萬塊錢的定金,把姜濤手里的碗定了下來。
姜濤也不跟張博客氣,收了他的定金后,剛準備把定金和剩余的7萬塊錢貨款先轉給大哥,被他制止了。
姜河擺手道:“不用給我了老二,牛場的項目上,我不是借了你的9萬塊錢嗎。
這8萬你先等著,剩下的1萬,過倆月我還你。”
“我也不著急用錢,哥你什么時候手頭寬裕了什么時候給我就行。”
姜濤也不跟大哥推來推去,自己留下了1萬塊的定金。
談完正事兒,哥倆又閑聊了兩個多小時。
一直等到徐莉她們從父母家回來,姜河這才起身告辭。
……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
在最近的一周,也不知道是姜濤運氣用完了,還是統子哥連續爆出高價值情報后有點兒虛了。
或者是歐非定律生效了。
產生的14條情報當中,竟然連一條搞錢的情報都沒有,全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情報。
不過,姜濤這段時間也沒閑著,每天也有忙不完的事。
牛場項目,預計是收購300頭牛。
田建明賣給姜濤的牛場,只有106頭,還差著200多頭。
一向秉持利益最大化的姜濤,自然是要把300頭牛收齊的。
劉志遠和單宇飛成了牛販子,被姜濤安排去收牛,工資一天300,分紅另算。
這個工資待遇,比他倆在京城趕大集賣水果也不差,他倆自然是沒什么一意見。
隨著牛場的牛越來越多,喂養任務和打掃衛生的任務也越來越重。
姜濤又讓小舅多招了兩個工人進場。
牛場這邊的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等到時機成熟,就可以大賺一筆。
再就是,徐莉堂哥徐建濤終于醒了,但也廢了,半身不遂。
后半生大概率是要在輪椅上渡過。
徐建濤開在李家鎮上的那家超市,自然也沒法再繼續經營了。
于是大伯一家找到了姜濤和徐莉,詢問他倆是否愿意接手超市。
那家超市已經經營了十多年,有著龐大的固定客源和供貨渠道。
只要接手就能盈利,年利潤不低于30萬。
這種旺鋪要是貼出轉讓信息,分分鐘就能轉讓出去,還能拿到一筆不菲的轉讓費。
但徐莉大伯一家為了表示對姜濤的救命之恩,直接以0轉讓費的價格把超市轉讓給了姜濤和徐莉。
姜濤支付了18萬的貨款后,繼田家莊牛場老板之外又多了一個新身份——建濤超市老板。
為了給小棉襖創造更好的教育條件,姜濤準備帶徐莉和自家小棉襖一起去京城。
所以,他又把超市的經營權轉手給了大哥大嫂。
18萬的貨款,先欠著,什么時候有了再還。
張倩天天在建濤超市附近出攤賣早點,自然知道這家超市的客流有多大,有多賺錢。
姜濤這完全就是把一個現金奶牛塞給他們了!
兩口子又欠了姜濤一個天大的人情。
姜河從工廠里辭職,張曉燕也把自己的早餐車賣了。
兩口子開始學習經營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