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打量起孫權,忍不住嘖嘖兩聲,難怪后期這么拉胯。
弟弟,你在自掘墳墓啊?
……
【并且培養能制衡他的臣子】
【張昭雖然晚年榮享富貴,可再也未能深度參與政事】
……
孫策整個人都麻了。
張昭內政是一把好手。
他完全不理解弟弟的腦回路。
張昭抬頭望向孫策、孫權兄弟二人,默默后退了幾步,心底的失望溢于言表。
像他一心輔佐江東,沒想到卻落個猜忌的下場。
罷了罷了。
若不表個態,倒顯得我張昭的貪戀權勢了。
張昭朝孫策拱了拱手,道:
“大可不必,做得如此復雜。”
“若真的容不下我張昭,我辭官便是。”
孫策差點驚得跳了起來,三步并作兩步,快速走了下去,一把拉住張昭的手,言辭懇切地說道:
“子布,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江東,萬萬離不開你呀。”
“我也離不開你呀。”
張昭的手牢牢被孫策拽住,他抬眸認真問了孫策幾個問題。
“赤壁之戰,你不怪我主張投降。”
“不怪。”
“你不怪我,未能輔佐好孫權。”
孫策狠狠瞪了一眼孫權。
“不怪!”
“你不怪我……”
“不怪不怪不怪……”
張昭的目光緩緩移到孫策的臉上,長嘆一聲。
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若被刺殺的不是你,那該多好啊。
……
天幕視頻還在繼續播放。
【為什么赤壁之戰主張投降的張昭卻以大魏吳王為恥】
【赤壁之戰時,張昭主張投降,因為他覺得曹操是代表大漢來的】
【張昭認為自已是漢臣,他并不覺得這是投降】
……
劉協望著天幕上的張昭,眼神中流露出復雜的神色。
“沒想到,他還認為自已是漢臣。”
……
【但當曹魏代漢之后,自已輔佐的主公稱大魏吳王的時候】
【孫權不僅接受了,還非常恭敬地到城外等候魏使】
【張昭覺得孫權這一做法實在是太恥辱了】
天幕話音剛落,東吳一干臣子看孫權的眼神都變了。
張昭主和,投降曹操,孫權耿耿于懷。
而曹魏代漢之后,孫權卻欣然接受大魏吳王。
這是不是太雙標了?
劉協眼睛更是瞇了起來,眼底閃過一抹幽光。
一個降漢不降曹。
一個降曹不降漢。
孫權,這是什么意思?
此時,天幕上開始飄起了零星的彈幕。
“東吳的張昭,蜀漢的諸葛亮,他們心里都是有大漢的。”
“一個天天喊投降的人,都看不起孫權的操作,反面印證孫十萬有多拉胯!”
“孫權愿意降魏,不愿意降漢。”
“要做咱也做大漢的吳王,做什么大魏吳王?”
“降漢不降曹,而孫十萬居然降曹了。”
……
看著天幕上的彈幕,曹操開心地多干了一碗大白米飯,邊吃邊感慨:
“生子當如孫仲謀啊。”
同位面的孫策心情就不那么美麗了。
孫策一臉憤怒地望著滿臉尷尬的孫權,恨不得當場抽出真理。
“我怎么有你這樣的弟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