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有張昭,孫權才平穩地完成了權力交接】
孫權被天幕上的介紹懟的啞口無言。
“我去,我真的要靠張昭才能平穩完成權力交接?”
“那為何他總是想投降?”
【階段二:力主言和】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爆發】
【東吳眾臣更是聞風喪膽,自然張昭就承擔起了帶投大哥的角色】
【因為他覺得曹操是代表大漢來的】
【一個大漢的臣子迎接大漢的丞相,這能叫投降嗎】
畫面一轉,視角再次切換到張昭。
“曹操擁有百萬之眾。”
“假天子之命,征討四方。”
張昭長嘆一口氣,道:
“曹操已得荊州,長江之險已與我共有。”
“以在下愚見,不如納降。”
……
三國位面。
天幕視頻與張昭所想不謀而合,他朝孫策孫權拱了拱手,道:
“對呀,曹操乃大漢丞相,我等憑什么說曹操是反賊呢?”
“人家萬一是霍光呢?”
“這時候投降大漢怎么能算是投降呢。”
“這算是回歸大漢懷抱。”
“難道諸位不想回歸嗎?”
孫策:“……”
……
【階段三:與孫權有激烈沖突】
【孫權對張昭赤壁議和一事始終耿耿于懷】
【張昭晚年偶有參加朝堂會議,常與孫權有激烈沖突】
【退位后在家為左傳和論語注釋】
……
張昭看完自已的一生,默默退了回去。
孫策在位時,他可是輔佐孫策制霸江東。
那時候的他,可是激進派中的激進派。
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
后來孫權上位。
到了赤壁之戰,他更是主張議和。
張昭眸子閃了閃。
或許,未來他看清楚了某些東西。
比如:孫權不是明主。
……
天幕視頻還在繼續。
【張昭為什么沒有得到孫權的重用呢】
【張昭作為孫策的顧命大臣,張昭和孫權的關系可以說相當差】
張昭雙手抱臂,站在一旁靜而不語。
哪怕他輔助孫權,順利完成了權力的過渡,也改變不了他曾經是孫策重臣的事實。
不過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罷了。
……
【張昭性格直率,直言善諫】
【與孫權的政治戰略存在很大的分歧】
【加之赤壁之戰時,張昭主張降曹】
【這一建議讓張昭脫離了東吳的政治決策圈】
……
話音剛落,孫策猛地瞪大了雙眼。
“你就是這么對待托孤重臣的?”
孫權眸子閃了閃,心虛地不敢與孫策對視。
“誰讓他主張降曹呢?”
……
【而孫權也一直在消除張昭在大臣中的影響力】
此刻,孫策只想搖著孫權的肩膀,大聲質問:
你想干啥?
上位之后排擠自已留給他的托孤重臣。
是在表達對我這個兄長不滿嗎?
張昭的重要性,你不清楚,還不能學著點嗎?
排擠張昭,就好比崇禎皇帝上位之后殺了魏忠賢,嘉慶皇帝上位之后殺了和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