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武裝暴亂,瞬間讓何蘭國三個州的人淪為了難民。
無數的人流離失所,也四下往周邊國家逃散。
沒有人能預料到,這個以風車、郁金香和光刻機為標簽的低地國家。
會以如此暴烈的姿態闖入全世界的視野。
“自由弗里蘭”這個名字在暴亂爆發前,只在極右翼論壇的邊角料里出現過。
但當福王率領的雇傭軍第一批裝甲車碾過撒昂州郊區的檢查站。
當荷槍實彈的武裝人員占領撒昂州議會大廈時,所有輕視都變成了震驚。
更讓人瞠目的是暴亂的烈度與速度。
“自由弗里蘭”的武裝人員穿著統一的模塊化戰術背心,手里的hk416步槍保養得一塵不染。
從社交媒體上流傳出來的視頻里,這些武裝人員乘坐著改裝過的民用卡車高速推進。
遇到路障就用炸藥精準清除,遇到零星抵抗就用重機槍形成壓制,動作干脆得像是演練過千百遍一樣。
不管從哪些方面去看,這都是一群訓練有素,且裝備精煉的武裝部隊。
相比之下,荷蘭國防軍的表現卻極為的拉胯。
這也暴露了這些歐盟國家和平太久了。
對防爆演練太生疏和對戰爭的危機感太過于松懈的弱點。
部署在撒昂州的機械化旅,在第一次交火中就丟了三個彈藥庫。
旅長在無線電里嘶吼著“請求空中支援”。
可荷蘭空軍的f-35直到兩小時后才升空——那時“自由弗里蘭”的旗幟已經插上了州政府大樓。
撒昂州本地的憲兵隊更離譜。
視頻里顯示,指揮官看到武裝人員的槍口在黑暗中亮起時。
第一反應是下令“不要激化矛盾”,結果整隊人被繳械時,很多人連槍栓都還沒拉開。
"勢如破竹"成了各國新聞報道里的高頻詞。
三天之內,“自由弗里蘭”就控制了三個州的交通樞紐。
切斷了天然氣管道,甚至在艾瑟爾湖上架起了臨時浮橋。
衛星圖像顯示,武裝暴徒的車隊沿著高速公路排成長龍,分明是有組織的大兵團作戰。
的軍事評論員拿著放大鏡分析戰術地圖:
“看這里的穿插路線,完全避開了何蘭陸軍的預設陣地。再看他們對電網的控制,精準無比,這絕不是烏合之眾能做到的。”
全世界的目光都被釘死在這片低地上。
聯合國安理會緊急召開會議,歐盟啟動邊境管控預案。
連一向對歐洲事務不甚關心的阿三國的媒體,都在黃金時段請來"專家"分析"自由弗里蘭"的崛起對全球安全局勢的影響。
推特上,#何蘭政變#的話題閱讀量三天內突破50億。
軍事論壇里滿是對“自由弗里蘭”戰術的拆解:
有人說他們的步坦協同有德軍閃電戰的影子。
有人扒出他們使用的加密電臺與某中東武裝同款。
還有人翻出十年前極右翼政黨的宣言,驚呼“原來早有預謀”。
《簡氏防務周刊》刊出"何蘭國防體系面臨崩潰"的頭條。
米國國務院發言人都發表了"這是何蘭遭遇的二戰以來最大的危機"的言論。
然而到了第四天清晨,風向突然變了。
最先察覺到異常的是路透社記者。
他蹲守在撒昂州邊境時,發現往日里四處巡邏的"自由弗里蘭"武裝人員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是背著行囊、往比利時方向逃難的平民。
當何蘭政府緊急拼湊的平叛軍——一支由預備役和警察組成的臨時部隊。
乘坐著涂著"維護憲法"字樣的裝甲車開赴撒昂州時。
預想中的巷戰沒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