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我們村有一批十七八歲的知青,都是從京市來下鄉插隊的,糧食都吃不上。
一場大雪,房子都塌了一間,壓了兩個男知青!不過沒受啥傷。
等開春了,他們就得開始下地干農活了,風吹日曬,收成也不一定年年好,畢竟靠天吃飯。
魏廣臣聽著紅雪的話,連連點頭,用眼睛瞪著永誠和大珍,又嘆口氣。
感嘆著,花那老多錢,還不是怕孩子去下鄉插隊么。
我和你們奶,一輩子沒求過誰,為了你倆有份好工作,真是……老臉豁出去了都。
他們那一輩吃苦就算了,咋能舍得讓大珍和小誠去插隊啊,尤其是大珍,長這么俊,才十七歲,花骨朵一樣的大孫女!
魏永誠說:“我也是花骨朵一般的大孫子啊!”
把大家都逗樂了。
魏老爺子還說,二珍都十四了,唉,過兩年也愁。
二珍就在那跟爺爺說,她不怕,以后到了她的班兒,要插隊的話也沒啥,可以去鄉下,去打獵。
傅紅雪心想,小丫頭還是個孩子,不知道插隊究竟是啥樣呢。
作為后世人,她清楚插隊知青的苦,這才67年,剛開個頭呢,今后一批批知青會越來越多。
不過,以一家人對孩子的疼愛。
二珍過兩年多半也是能留在城里的,實在不行,她媽不是還有工作么。
這年代都講究“接班”,子女接父母的班,就可以不下鄉,畢竟下鄉插隊主要就是為了解決城市年輕人的就業問題。
傅紅雪聽姑姥姥還說了點往事。
她和老魏早年參加革命,頭一個孩子魏志峰剛生下來不久,就送去擱在彭莉娘家養到六歲的。
魏志峰小時候,舅舅彭寶昌天天抱他,帶他玩,雖然很多記憶因為太小已經沒了,但是兩人之間這份感情很濃。
……
吃完了晚飯,彭莉把傅紅雪和月月、小包子領到西屋,這個屋之前是魏永誠自己住。
今天開始讓他去爺奶那屋住吧。
本來老兩口帶著小龍一起住,大珍姐仨住一個屋,魏永誠住一個屋,魏志峰夫妻住一屋。
家里四間屋子是這樣分配的。
現在把小誠的屋子騰出來,正好給紅雪姐仨。
等彭寶昌過來,也去東屋住,彭莉和老魏的屋子最大,大炕住下四大一小,一點問題沒有。
傅紅雪晚上還得去接班,進了西屋,打算睡到晚上九點再走。
屋子打掃的很干凈,月月和小包子一路顛簸,其實也困乏了,他們洗漱后,六點多鐘就一起躺下睡了。
傅紅雪在空間里定了個鬧鐘,到點就起來,穿好衣服,悄悄出了屋子,讓月月和小包子繼續睡。
對面的屋子里,走出來已經穿戴好的彭莉,她要送紅雪去醫院,然后把彭寶昌領回來。
老人家一手拿著手電筒,一手拎了一包桃酥,給傅紅雪塞到挎包里,怕她夜間餓了,可以吃兩塊。
兩人就這樣打著手電出了門。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