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章不好分,一起發,4300字)
鮑信素與曹操交好,深服曹操之能。
原本他覺得,想要指揮諸侯聯軍打敗董卓,只有曹操才有這個能力。
但現在張新來了,他又覺得
好像張新確實是要靠譜一點哈。
于是他便贊同了曹操的意見。
二人說完,眾諸侯無人應答。
場面一度陷入尷尬。
王匡左右掃視,起身說道:“我以為,袁公本初四世三公,名門之后,又是天下楷模,可為盟主。”
今日在場的有三個‘袁公’,王匡作為袁紹的頭號狗腿,不敢直呼其名,便以‘袁公本初’代替。
“公節之言有理。”山陽太守袁遺連忙表態。
都是老袁家的人,他自然要幫著袁紹。
“是啊是啊。”
橋瑁緊隨其后。
見王匡、袁遺、橋瑁三人表態,張邈、劉岱、孔伷等黨人諸侯也紛紛附和。
韓馥低眉不語。
袁術垮起個批臉。
我不是四世三公啊?
我到底是不是四世三公啊?
除開張新、袁紹兩個當事人,以及沒有表態的韓馥、袁術。
其余九個人中,推舉張新做盟主的有兩個,袁紹七個。
“諸君且聽我言。”
曹操沉聲道:“董卓身經百戰,乃西涼宿將也,如今更是坐擁精銳十余萬。”
“我等義軍雖然兵多,但卻不精,需得名將統帥,方能與之相抗。”
曹操環顧四周,“若論戰場統帥,在場諸君,誰人能出宣威侯之右?”
“這......”
眾諸侯一時無言。
袁紹聞言微微色變。
曹阿瞞!
你啥時候和那個反賊玩一塊去了?
“阿瞞言之有理。”
站在袁紹身后的許攸突然開口道。
袁紹不可置信的看向許攸。
你也叛變了?
“但是......”
許攸給了袁紹一個放心的眼神,微微一笑。
“袁氏四世三公,名滿天下。”
許攸侃侃而談,“若以本初為盟主,振臂一呼,則天下豪杰志士必來歸附,雒陽之內,亦可號召百官公卿響應。”
“如此,事半功倍,大事可成矣!”
“是啊是啊。”
王匡等諸侯連忙表示贊同。
“子遠此言大謬!”
曹操據理力爭,“擊敗董卓,靠的是詳略得當,靠的是精兵猛將,名望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否則我等何至于被那董卓趕出雒陽?”
此言一出,在場諸侯一片嘩然。
在場之人大半都是董卓放出來的,曹操這話簡直是在打他們的臉。
偏偏這個又是事實,他們無法反駁。
“現在的小黑胖子,確實是個漢室忠臣。”
張新饒有興致的看著曹操舌戰群雄,心中暗道:“可惜,他還沒看出袁紹等人的不臣之心。”
“阿瞞你又急,我有說宣威侯不行嗎?”
許攸連忙打了個圓場,看向張新,“宣威侯雖然年輕了點,但確實能能征善戰,依在下之見,宣威侯可為副盟主。”
“日后進軍之事,皆由本初與宣威侯商議之后,再行下令,如何?”
袁紹皺眉,看向許攸。
你怎么讓他做副盟主?這不是分我的權么?
許攸看著他:話都說到這個地步了,你不拉攏一下?
咱們這邊就他能打,萬一人家覺得委屈,跑到對面去咋辦?
袁紹點點頭。
也是。
眾諸侯交換了一番眼神,同意了許攸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