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張邈也出過力。
董卓都把你老袁家都給屠了,你咋一點動作沒有?
身處鄴城的韓馥得到張新書信,心中愈發忌憚。
從渤海來時,袁紹麾下不過萬余兵馬。
如今王匡幫他,又有各路豪杰不斷投奔,此時他麾下的兵馬已經超過了五萬之數!
袁紹的聲勢日益浩大,而韓馥卻因為要給聯軍籌措糧草,收獲了無數罵名。
算上張新,河內大軍將近八萬,酸棗那邊也個有十余萬。
即使河內,兗州本地也有糧草,但二十多萬大軍,每日所費甚巨,根本不夠。
韓馥為了這二十多萬大軍的糧草,大半年來,他幾乎把冀州的地皮都刮了一層。
“再這樣下去,冀州姓韓耶?姓袁耶?”
韓馥心中驚疑不定,開始偷偷減少給聯軍輸送的糧草。
“張新小兒欺人太甚!”
袁紹收到張新書信,勃然大怒,“好!你不是說我不進兵嗎?那我就進給你看!”
過了兩日,王匡領著兩萬大軍來到孟津,就在徐和的前軍大營邊上扎營。
表面上,王匡聲稱是來助戰。
實際上袁紹給他的命令是,找個機會干張新一票。
先前因為張新,袁紹丟了盟主之位。
如今張新又以書信斥責他,就差直接指著他的鼻子罵他不孝了。
這讓他怎么能忍?
王匡軍到后,不思渡河擊董,反倒是每日派遣斥候,就在徐和大營附近轉悠。
張新收到消息,召荀攸前來議事。
“王匡如此行事,怕是董卓的離間計已經成了,不知公達可有良策?”
他現在倒也不怕王匡。
可若是將來出現擊董的機會,他這邊進軍擊董,王匡那邊反手捅他屁股,那就麻煩了。
可他也不能率先挑起內斗,把王匡給干了。
“嫌隙已生,明公只能修書袁紹,好生安撫,緩緩修復了。”
荀攸搖搖頭,“攸別無良策。”
修書安撫?
張新搖頭。
就算拋開副盟主的身份不談,他也是衛將軍。
堂堂衛將軍,去向一個太守低頭?
就算他愿意為了討董大業吃點虧,以袁紹的尿性,估計也不會買賬。
正在此時,士卒來報,張遼求見。
“文遠怎么來了?”張新心中一驚。
張遼負責統領后軍,如今親自前來,難道是糧草出了問題?
“快讓他進來。”
少頃,張遼來到,匯報情況。
果然,袁紹那邊不給糧了。
鄴城的糧草,需得先過懷縣,再從沁水輸送到野王。
如今袁紹斷他糧草,這是準備要翻臉了啊!
“明公!”
荀攸連忙說道:“糧草乃大軍命脈,明公當速速派遣使者,去與袁紹交好,讓他發糧!”
張新低頭,沉思不語。
他在太行山邊上還有個糧倉呢,倒是不急。
“明公!”
荀攸見他不說話,再次喊道。
“公達。”
張新看向他,微微一笑,“你說董卓費了這么大的勁,是不是就是為了今天這個局面?”
荀攸一愣,“明公的意思是......”
“我欲將計就計,還請公達為我參詳。”
張新巴拉巴拉。
荀攸聞言大駭。
“明公!此計太過險峻,只要一著不慎,就是滿盤皆輸,還請明公三思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