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張新是什么人?
是劉宏用來對付黨人的人!
若是讓他挾擊敗董卓之威入主中樞,那他們黨人還玩個錘子?
以張新之能,一旦入主中樞,一定會團結其他官員排擠黨人,黨人不會再有一點翻身的機會。
黨人諸侯費盡心思的搞了幾十萬大軍出來,難道就是為了把對手送上權力的王座么?
不可能的。
況且張新又不像董卓那個匹夫,那么容易抹黑。
他的名聲很好,也沒有政治黑點,黨人根本找不到攻擊他的借口。
唯一能算是黑點的,就只有他早些年當黃巾的經歷了。
可是這點又不能拿出來說,否則他們就是罵自己連個黃巾都不如。
至于再來一次諸侯討張?
別鬧了。
且不說大義、名分的問題。
他們連董卓都打不過,拿頭去打董卓plus?
擁立劉虞為帝,首先就否定了諸侯討董的意義,讓打進長安、迎回劉協變得沒那么重要。
即使張新真能迎回劉協,黨人這邊也可以不認,說真劉協已經死了,這個是假的,只有劉虞才是天子。
這樣一來,他們還可以反過來給張新扣個弒君的帽子,有了能和張新對抗的資本。
其次,擁立劉虞少不了要用到袁氏的名望,韓馥若是不想讓張新上位,就不能再得罪他袁紹了。
最后,劉虞若是登基,他們黨人也能有一份從龍之功在。
郭圖此計,可以說是一舉三得。
“元圖以為如何?”
袁紹看向逄紀,詢問他的意見。
“此計甚妙。”
逄紀思索了一會,點了點頭。
無論張新能不能打進長安,只要黨人擁立劉虞為帝,就能極大的淡化張新在此戰中的功勞,讓日日置酒高會、不思進取的諸侯聯軍顯得沒那么廢物。
有這一條在,逄紀估計其他諸侯不會反對。
其他諸侯都同意,韓馥也就不得不同意了。
如此一來,袁紹在冀州的安全就能得到保障。
“那便依公則之計。”
袁紹說干就干,以劉協年幼,且受制于董卓,不知是否還活著為理由,給除了張新以外的諸侯寫信,提議眾人共同推舉劉虞為帝。
信使四散而出,向各地而去。
曹操率軍北上,欲要調停袁紹和張新之間的矛盾。
然而他剛到梁國,就收到了張新大破董卓的消息。
“大兄,這......”
諸曹夏侯看到露布上的內容之后,一臉震驚。
前兩日張新的情況還岌岌可危,怎么轉眼之間就大破董卓了?
將計就計?
這么猛的嗎?
“不愧是宣威侯!”
曹操看著露布上的內容,兩眼放光。
“傳令,改道泰山。”
“兄長為何改道?”夏侯惇疑惑道。
從沛國去河內,走陳留那邊是最快的。
改道泰山得多繞一圈,多走數百里地呢!
“我算是看出來了。”
曹操眼中閃爍著奇異的光芒,“聯軍之中皆是酒囊飯袋之徒,唯宣威侯能夠成事。”
“我要去投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