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年約四旬左右,長相不甚出眾,但眉宇之間極為剛毅,顯然是久經沙場之人。
“董卓欺凌天子,人神共憤,君侯王者之師,順天伐逆。”
徐榮恭敬道:“罪將先前受人蒙蔽,這才助紂為虐,幸得孫治中提醒,幡然醒悟,愿降于君侯,戴罪立功!”
“好!”
張新哈哈大笑,“徐將軍棄暗投明,免了一場兵禍,免了無謂的死傷,實乃功德無量也。”
“待我攻入長安,迎回天子之后,定會上疏天子,免你之罪,表你之功!”
“多謝君侯!”
徐榮大喜,同時心中松了一口氣。
先前在山上時,他見孫乾帶著董卓的纛旗前來,便知其來意。
果不其然,客套之后,孫乾開口勸降。
“董卓暴虐無道,引得天下人群起攻之,如今宣威侯以有道伐無道,大破國賊,殺得董賊丟盔棄甲,敗走長安。”
“將軍被困山上,已成棄子,何不早降?”
“榮深受相國厚恩,棄之不義。”
徐榮聞言斷然拒絕,“若是傳揚出去,天下人當如何看我?你且回去,讓宣威侯來攻山吧,榮必死戰以報相國厚恩!”
雖說他心中有意投降,但不能你派個人來叫我降,我就降。
我要矜持一下,展現自己的忠義。
否則傳揚出去,別人見他這么輕易投降,只會認為他是個貪生怕死之人。
如此既不利名聲,也會讓張新看輕于他。
“將軍此言差矣。”
孫乾呵呵一笑,“董卓者,國賊也!將軍為國賊盡忠,天下人不會贊美將軍的忠義,只會唾棄將軍助紂為虐。”
“屆時將軍不僅身死魂滅,還會累得一干無辜士卒慘死,徒留一世罵名。”
“若是將軍順應天命,倒戈卸甲,以禮來降,免去無謂的死傷,天下人都會夸贊將軍大義啊!”
你不是要名聲嗎?我給你。
“若非先生提醒,榮尚在夢中也!”
徐榮見孫乾遞了臺階,馬上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隨后又為難道:“榮先前與聯軍為敵,殺了聯軍不少人......”
我之前干的事兒能不能一筆勾銷?
“將軍放心。”
孫乾連忙安撫,“先前只是各為其主罷了,君侯素來寬仁,定不會計較。”
“當初君侯聽聞將軍大破聯軍,還曾在營中嘆道:徐君本佳人,奈何從賊。”
“以將軍之才,投效君侯,定能獲得重用!”
這話張新當然沒說過,是孫乾胡謅的。
孫乾的意思就是告訴他:你干的事兒不僅可以一筆勾銷,還能保證你被重用,可以了吧?
當然可以!
“既然如此。”
徐榮聞言走到孫乾面前行了一禮,“還請尊使回稟君侯,徐榮愿降。”
孫乾微微一笑,“此時君侯就在山下,既然將軍愿降,何不隨我下山,以示誠意?”
徐榮想了想,也行。
反正左右都是要投降的,索性大方一點,也能給張新留個好印象。
張新安撫了徐榮一番,隨后向孫乾詢問了過程。
孫乾巴拉巴拉
張新聽完之后,夸了他一會,便派了些人跟徐榮上山,并讓人傳信給孟津的徐和,讓他去接收降卒。
直到日落西山,徐和那邊派人來說沒問題了,他才領著黃巾舊部,來到了雒陽城外。
(今兒早起掃墓,干了一天活,實在累得不行,腦子轉不動了,寫寫刪刪一直都不滿意,今兒先這樣,欠一章明天會直接補在這個地方,各位見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