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二年,正旦。
長安。
董卓起了個大早,領著文武百官來到未央宮,給劉協拜年。
外面雖然戰火連天,但劉協畢竟是天子,該有的禮還是要有。
董卓此刻的心情還算不錯。
孫堅攻下澠池,但卻在陜縣受阻。
陜縣有董越和張濟鎮守,估計再堅持個把月不成問題。
就算孫堅攻破陜縣,后面還有弘農、湖縣、華陰等一系列城池關隘。
崤函古道的地形狹窄,聯軍的優勢兵力無法鋪開。
董卓估摸著,只要依托崤函古道的有利地形,阻擊聯軍半年左右,不成問題。
賈詡之前與他分析過。
諸侯聯軍,只是黨人與他爭權的產物罷了。
如今挑頭的袁紹困守渤海,王匡、孔伷、橋瑁等人先后亡故,酸棗諸侯各自散去,只剩張新這一路,還在傻乎乎的進軍長安。
黨人不準董卓掌權,難道就能容忍張新掌權么?
假以時日,必生齟齬!
就算黨人真能默許張新掌權也不要緊。
從南陽運糧到長安有近千里之遙,其中還有數處路狹難行的關隘。
再加上西涼兵回到長安,見過家人,士氣已經沒有太大問題。
反倒是張新的青州兵久出未歸,需要面對他當初的境況。
此時他要做的,唯有固守而已。
時間一久,張新軍士氣不振,糧草不濟,自然撤軍。
“臣等拜見陛下......”
大過年的,董卓也算是給了劉協一份面子,跪了一次。
“眾卿平身。”
劉協看著下方跪伏的董卓,努力隱藏著眼中的激動。
這一年多來,他一直恪守的劉宏臨終時的遺言,什么也不說,什么也不做。
只要張新一日沒到雒陽,他就隱忍一日。
劉辯登基,他忍了。
因為他知道,自家姑父遠在青州,鞭長莫及。
黨人兵變,他也忍了。
因為他知道,自家大哥做了天子,姑父沒有名義,不好進京。
董卓進京,鴆殺太后、劉辯,他只能忍
但
我乖乖聽阿父的話,隱忍等待。
姑父你怎么還不來啊?
劉協的心里十分委屈。
好在橋瑁移書,諸侯討董,張新也跟著一同起兵。
雖然他現在已經不在雒陽,但張新卻是到了雒陽
并且還在一路向長安而來!
“諸侯皆退,唯姑父一路進軍,阿父所言不假,姑父真乃我大漢忠臣也!”
“若非姑父大軍進逼,今日董賊焉能如此有禮?”
劉協心中快意,面上卻未表現出來,而是依舊乖乖聽話,走著過年的流程。
分發完年終獎后,董卓設宴,拉著公卿百官一同飲宴。
百官哪里愿意陪他玩?
但屈于淫威,不得不從。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董卓令蔡邕彈琴助興,自己則是拔劍而舞。
“好!”
百官面上吹捧叫好,心里當他只是賣藝的。
曲罷舞罷,董卓看著堂間百官其樂融融,心中不由得意。
“待得此次張新兵退,吾便據守關中,以待天下有變。”
“事成,雄踞天下,若不成,亦可守此終老。”
與旁人相比,董卓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