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小覷?”
董璜冷笑一聲,“恐怕不是張新不容小覷,而是老將軍與其勾結了吧。”
“你這說的叫什么話?”皇甫嵩面露不悅之色。
二人一時間爭執了起來。
董璜要求出兵,奪回華陰。
皇甫嵩以敵情未明再次拒絕。
“莫非老將軍真與張新勾結,想坐視他打通陜縣,集結大軍,兵臨長安城下么!”
董璜面色不善。
“敵情未明,確實不宜出兵。”
皇甫嵩解釋道:“況且相國給我等的命令,是堅守鄭縣,并非奪回華陰。”
“這樣吧,既然你我二人意見不一,不如去信一封,詢問相國一番,如何?”
“那行吧。”
董卓這道大山一壓下來,董璜瞬間沒話說了。
皇甫嵩研墨提筆,寫了一封書信詳細說明情況,派人到長安給董卓送去。
張子清,你的援軍還沒到嗎?
三天后,董卓的回信到了。
董卓在信中贊揚的皇甫嵩一番,讓他好好守住鄭縣,然后把董璜罵了一頓。
傻侄子,我們現在只要拖延時間,等黨人出手就可以了。
你干嘛非要在對方伏兵不明的情況下出兵,冒那些不必要的風險?
“你看。”
皇甫嵩把董卓的回信遞給董璜,“相國有令,命我軍堅守。”
正在此時,一名斥候走了進來。
“將軍。”
斥候抱拳道:“敵軍又有五千援軍來到。”
皇甫嵩聞言看向董璜。
“行吧。”董璜悻悻道。
董卓不讓出戰,張新援軍又到,已經沒有戰機了。
“徐和,你終于來了啊!”
大營之中,張新握著徐和的手,哈哈大笑。
援軍終于到了!
“軹關陘路險難行,速度實在是快不起來。”
徐和行禮道:“還望君侯恕罪。”
“你并未失期,何罪之有啊?”
張新的心情很好。
董卓退兵,換皇甫嵩領軍前來,這一來一回便過去了十日。
這段時間皇甫嵩一點動作沒有,只是堅守不出,又拖過去十日。
二十日的時間,終于等到了徐和的援軍。
如今看來,皇甫嵩并非真心助董,恐怕只是因為圣旨和家眷之類的事,身不由己罷了。
既然如此,他就可以分兵去取陜縣了!
“來,你看。”
張新拉住徐和,將其帶到輿圖邊,指著陜縣的位置說道:“文臺的斥候來報,說他已經攻下了城外大營。”
“如今董越退守城內,與張濟合兵一處,尚在做那困獸之斗,試圖堅持到董卓援軍到來。”
“我給你三千兵馬,襄助文臺攻下陜縣,能不能行?”
雖說皇甫嵩大概率不會主動進攻,但張新也不敢大意,還是多留一些兵馬在身邊比較穩妥。
“末將領命。”
徐和毫不猶豫的應下。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