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曹孫三人再次見面,自然免不了一番客套。
“君侯親涉險地,以弱勢之師將董卓的虎狼之兵拒于華陰之外,堅佩服。”
孫堅的心里由衷敬佩。
捫心自問,若是角色互換,他可不一定能夠擋住董卓。
曹操抱拳。
“俺也一樣。”
張新笑著與他們商業互吹了一會,便召集諸將,商議下一步的戰事。
很快,眾人齊聚中軍大帳。
張新看著下方群星閃耀,心中不禁升起一股豪氣。
右邊的,是他麾下的趙云、荀攸、張遼、左豹、徐和、于禁、樂進、朱靈、徐晃
左邊的,是孫堅麾下的公仇稱、吳景、徐琨、以及江東f4-1等等。
還有小黑胖子和他的諸曹夏侯。
張新覺得,這個陣容拿來打董卓,簡直就是大材小用。
太奢侈了。
若是大漢平靖的話,不滅幾個國,都不配讓這些人出手一次。
“既然人都齊了,那便議一議吧,我軍當如何進兵。”
張新剛宣布議事開始,孫堅就急吼吼的跳了出來。
“君侯!”
孫堅抱拳道:“攻克鄭縣,末將請為先鋒!”
“你看,又急。”
張新微微一笑,“進兵方略尚未商議,文臺稍安勿躁。”
“無論如何進兵,末將請為先鋒!”
孫堅堅決道:“陜縣小城,末將猛攻月余不下,深以為恥,還望君侯能給末將一個雪恥的機會!”
“此次怕是不行。”
張新搖搖頭,“鄭縣守將乃是皇甫嵩,文臺可有必勝的把握?”
“啊這......”
孫堅聞言一窒。
打仗,本就沒有必勝一說。
更何況對面那人是皇甫嵩。
自中平元年起,皇甫嵩征戰數載,從未有過敗績,聲威滿天下。
與他對陣,能夠不敗就不錯了,遑論必勝?
你可以罵他迂腐,卻不能說他菜。
“我軍雖然兵多,但組成十分復雜,青州、徐州、兗州.....乃至西涼兵都有。”
張新又道:“文臺若是敗了,軍心震動,后面的仗可就不好打了......”
若是換一個人,孫堅聽到這話,會以為張新是在羞辱他。
可要是皇甫嵩的話,那就無事發生了。
“唉......”
曹操長嘆一聲,恨道:“皇甫公何以助紂為虐耶?”
孫堅亦是嘆息痛恨。
“若要說他助紂為虐,倒也未必。”
張新將前段時間發生的事說了一下。
“這么說來,皇甫公是假助董了?”
孫堅大喜,“既然如此,我軍當速速進兵才是!若能與皇甫公合兵一處,長安豈不是唾手可得?”
“是啊是啊。”
曹操表示贊同。
“兵者,詭道也。
張新回想起那天皇甫嵩派人前來偷襲的事,搖了搖頭。
“你二人難道就能保證,這不是皇甫嵩的怠敵之計么?”
“如今我軍主力皆在此地,若是輕敵冒進,被其抓住機會,一戰而破,還有誰能夠去營救天子?”
二人聞言冷靜下來。
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畢竟皇甫嵩的迂腐是出了名的。
董卓以天子圣旨驅使他,難保他不會真的奉命行事。
先前皇甫嵩故意做出一副假助董的樣子,會不會是覺得聯軍主力未到,只是吃掉一些白波黃巾沒有意思,想要放長線釣大魚呢?
若真是如此
皇甫嵩所圖甚大!
“此戰對陣皇甫嵩,當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張新定下論調,“無論他是真助董,還是假助董,我們都得當成是真的,做好我們該做的事!”
帳中眾人聞言,面露贊同之色。
眾人商議了一會,張新決定與孫堅各領一支兵馬,前出至距離鄭縣三十里處安營。
孫堅領兩萬豫州兵在山腳下扎營,張新還是以從青州帶出來的那兩萬五千人為主力,在渭水南岸扎營。
這些人最忠心,他用起來也最順手。
曹操腆著個批臉,領著他麾下的五千兵馬,硬蹭張新的車。
沒辦法,孫堅嫌他菜。
還是張新好。
人長得帥,講話又好聽。
如此一來,聯軍便有了五萬大軍,駐扎在鄭縣附近。
剩下的西涼降卒和白波黃巾,張新把他們留在了原來的大營里,令他們轉運糧草。
皇甫嵩得知此事后,寫了一封戰書,派人送到張新營中。
張新看完以后,回復了兩個字。
“不戰。”
數萬大軍的營寨可不是一日就能建成的。
他的大軍遠道而來,又在安營扎寨,哪有力氣去和皇甫嵩交戰?
使者回復皇甫嵩。
皇甫嵩微微點頭。
次日,他又派人送了一封戰書到張新營中。
張新的回復還是一樣。
免戰。
第三日亦復如是。
直到第十日,張新軍的營寨建成,士卒們又休息了幾日,他這才接下了皇甫嵩的戰書。
(快12點了先發,差幾百字一會補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