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也不會有那么多西涼兵愿意跟著他干。
“也就是說,你現在是董旻麾下的屯將了?”張新看著楊毅問道。
楊毅投軍之后,董旻念在他是沙場老卒,又帶著人來投的份上,給他加了一個屯將,統領百人。
“末將實乃不得已而為之,還望君侯恕罪。”
楊毅叩首請罪,隨后從懷中掏出一塊布匹捧在手中,雙手高高舉過頭頂。
“君侯,且看此圖。”
“此乃何物?”
張新見他雙手高舉,放下心中疑慮,上前接過此圖。
典韋渾身肌肉緊繃,隨時做好出手準備。
楊毅并沒有其他動作,而是將雙手撐在地上,說道:“此乃末將親自探查的,董賊在長安城內的布防圖。”
“你說什么!董卓的布防圖?”
張新瞪大眼睛,連忙將圖打開。
圖上不僅有著長安城的結構圖,還記載著董卓在什么地方布置了兵力。
雖然兵力的數量不是很詳細,基本上用的都是大概、也許、不詳這類的詞。
但這才對嘛。
楊毅在董旻麾下,只是區區一個百人將,若是能將董兵的數量都探查清楚,那才有鬼了。
“好......好!”
張新眼睛一亮,“有此圖在,取長安是易如反掌啊!哈哈哈哈......”
“楊毅。”
張新收好布防圖,上前將他扶起,問道:“你是如何探得此圖的?”
“末將知道,君侯一定能打進來。”
楊毅笑道:“故自投董之后,末將便借著巡邏之機,結識了不少其他地方的守軍。”
“待到休沐之時,末將再以看望朋友的名義去到他們那里,如此年余,方得此圖。”
“忍辱負重,方能成就大事。”
張新贊許道:“若我軍能夠攻取長安,你當為首功!”
“末將不敢居功。”
楊毅連忙道:“只要君侯不計較末將投董之事就好。”
“當時你只是迫不得已罷了,我又豈會怪罪?”
張新哈哈一笑,“你身在董營心在張,日后傳揚出去,也算是一段佳話了。”
楊毅聞言,臉上露出一個笑容。
“多謝君侯!”
“哦,對了。”
張新又問道:“其他人呢?”
“他們皆在城中,只要大軍一到,便可襄助君侯取城!”
張新召集麾下眾人,將楊毅之謀告訴眾人。
“君侯,未可輕信啊。”
孫乾瞥了楊毅一眼,“此人既然投董,焉知這不是董卓的誘兵之計?”
“楊毅隨我日久,必不負我。”
張新擺擺手,“公祐多慮了。”
楊毅聞言一臉感動。
這點自信,張新還是有的。
楊毅先前在李傕麾下時,只是一個隊率而已。
隊率,五十人將。
自從跟了他以后,楊毅先做司馬,再做校尉,短短數年之間,便成了比二千石的銀印高官,麾下管著數十個隊率。
此次無奈投董,董旻也只是給了他一個屯將而已。
如今董卓日薄西山,張新兵勢正盛。
只要是個正常人,就不可能不在張新這里做將軍,而跑到董卓麾下去做屯將。
楊毅獻圖之后并未離開,而是留在營中,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帳中眾人分成兩派。
一派以孫乾、陳琳等文士為首,認為不可輕信。
一派以左豹等與楊毅相處許久的武將為首,認為沒有問題。
雙方爭執不下。
張新看向荀攸。
“軍師,你怎么看?”
“攸以為,可信。”荀攸開口道。
(差一點,馬上補,快12點了先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