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勤王把王給勤死了,這事兒辦得有點難看,不利于張新以后。
但劉協又不是他殺的,眾目睽睽之下,孰是孰非,自有公論。
張新的形象最多從目前的漢室忠臣,轉變為毀譽參半罷了。
影響很大,但也沒那么大。
再說了,如今他手握重兵,實在不行的話,當個張卓也行。
畢竟放眼如今天下,又有誰能做他的對手?
劉協是劉宏唯一的血脈沒錯,不到萬不得已,張新也不想放棄他。
可對于董卓來說,劉協對他的重要性要遠勝于張新。
這是他手中的最后一張牌了。
劉協一死,九族消消樂是跑不了的。
若董卓不想被九族消消樂,和張新談好條件之后,自然會放了劉協。
若張新不想背上逼死天子,有負先帝的罵名,他自然會退兵。
其實雙方都不想劉協出問題,就看誰的心臟更大,更能抗住壓力。
這時候百官跳出來喊一句退兵,不就是認慫了么?
董卓得了心理優勢,還會放人?
果然,董卓聞言哈哈大笑。
“張新,你聽到了嗎?再不退兵的話,你可就是弒君之人了!”
“襄帝對你恩深似海,你卻逼死他唯一的血脈,如此不忠、不義之人,死后還有何面目去見先帝?”
“君侯,要不我們還是先退兵吧。”
于禁進言道:“若真讓董卓弒君,君侯恐怕也得背上罵名啊......”
張新不語,抗住壓力,與董卓對峙。
宮墻上百官不斷勸說。
張新遠遠盯著董卓。
董卓背上冷汗直流。
他的壓力其實也很大。
百官見狀似乎也意識到了什么,勸說之聲越來越小。
“對了!我怎么把這件事給忘了!”
董卓一拍腦門,再次開口喊道:“張子清,你還不知道吧?就在前幾日,袁紹、韓馥、袁遺、劉岱、陶謙五人,盡起麾下之兵,取你的青州去了!”
宮墻上的百官和宮墻外的青州兵頓時一片嘩然。
張新聞言瞪大了眼睛。
“五路大軍,十幾萬人啊!”
董卓一指自己,哈哈大笑,“說來也是諷刺,你一個黃巾降將,在前線浴血奮戰,想要誅殺我這個國賊,迎回天子。”
“那幫黨人名士自詡忠君愛國,卻在此時捅你的屁股。”
“張子清,我真為你感到不值啊,哈哈哈哈!”
青州兵頓時躁動不安,紛紛將目光投向張新。
“此乃董卓攻心之計也,不可信。”
張新立即令人喊道:“若果有此事,青州早該有人來報,怎么會輪到董卓來告訴你們?”
青州兵聞言略微放下心來。
也是。
若青州果真有失,君侯不可能不知道。
但也有人心有疑慮。
董卓說的實在是太詳細了,五路大軍分別是誰,都說的一清二楚,不像是編的。
“張子清,你何時退兵,我何時將天子放下來。”
董卓令人將劉協吊了起來,就掛在城墻上。
“你也不想你家大侄子受這風吹日曬之苦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