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
崔琰重重應道。
“季珪遠來辛苦,本該好好歇息一番。”
張新上前抓住崔琰的手,動容道:“可是如今情況危急,只能勞煩季珪再跑一趟了。”
從平原到長安,有近兩千里路。
從長安再到諸縣,又是兩千多里。
崔琰一路行來,既要用最快的速度將消息傳達,又要躲避袁紹聯軍的斥候、兵馬,可謂是十分兇險和辛苦。
按理來說,張新就算不給他放個小長假,也得讓人好好休息兩天。
可是沒辦法。
別看陶謙目前猶豫不決,可萬一他哪天腦子抽了,領兵進入青州,那就麻煩了。
五路聯軍,張新雖然不懼,可他麾下的將士已經征戰年余,上下疲憊,又要千里迢迢的趕回青州。
長途跋涉之下,軍心不振,體力不支,還真不一定好打。
崔琰和陶謙打過幾次交道,對陶謙的性格比較熟悉。
出使陶謙,非他莫屬。
崔琰對此的回答十分簡單。
“食君之祿,為君分憂,此臣分內之事也!”
“好!”
張新給了他一大筆錢,再讓一隊黃巾舊部護著他,一路前往諸縣。
送走崔琰,張新回到主位坐好,提筆寫信,又讓人把孫乾召來。
少頃,孫乾來到,張新的信也寫好了。
張新將事情說了一下,把信遞給孫乾。
“公祐,劉岱那邊,就勞煩你跑一趟了。”
孫乾鄭重的點點頭。
“君侯放心,臣必說得劉兗州退兵!”
張新同樣給了他經費和護衛。
長安城內的數萬大軍,陸陸續續的撤了出來,向鄭縣而去。
張新站在安門內,看向西邊不遠的未央宮,長長嘆了口氣。
正在此時,幾名將領打扮的人策馬前來,嚷嚷著要見他。
一名親衛走了過來。
“主公,吳匡、張璋攜一眾將校求見。”
張新點點頭,“讓他們過來吧。”
吳匡、張璋原是何進部將。
南宮之變時,他們因惱怒袁紹殺了何進,便投到了董卓麾下。
一開始,董卓待他們甚厚,糧草裝備錢財,一應俱全。
他們也愿意為董卓效力。
可后來董卓劫掠、遷都、火燒雒陽這一系列操作,引起了雒陽兵的強烈不滿。
他們大多來自河南、河內等地,家就在這里。
我們為你效力,你居然反過頭來把我們的家園毀了?
這怎么行!
當時董卓為了安撫他們,給了不少賞賜。
雒陽兵看在加錢的份上,又沒有別人可以投,只能接受現實,隨董卓入了長安。
剛到長安時也還好,董卓給的賞賜,足夠他們在這安一個新家,還有富裕。
然而自從張新兵臨華陰之后,情況就開始變了。
董卓為了防止他們與張新勾結,不僅開始克扣糧餉,還將他們的武器裝備都收繳了不少。
長安守軍那邊,自從鄭縣丟了以后,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因此在張新軍入城之時,他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支持張新。
這幾日張新與他們見過兩次,彼此倒也算是認識了。
說起吳匡,可能沒有什么名氣。
但他有一個兒子叫做吳班,還有一個侄子,在后世可謂是耳熟能詳。
就是那個吳懿不在此地的那個吳懿。
劉備的入蜀后娶的吳皇后,也是吳匡的侄女。
親衛聞言,回頭將這些人繳械過后,放了過來。
吳匡快步走到張新面前,疾聲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