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況下,別人對他的稱呼應該是蔡將軍,或者是中郎將才對。
不過他一個搞學問的老頭,也不可能真的去領兵打仗。
董卓封他做左中郎將,一是為了拉攏,二是為了向張新示好,讓張新日后對董白好一些。
因此,眾人對他的稱呼也就省去了后面那個‘將’字,呼他為蔡中郎。
“哦?蔡公來了?”
劉協回過神來,“宣。”
少頃,蔡邕來到,大禮參拜。
“臣蔡邕拜見陛下。”
“愛卿免禮,平身。”
劉協開口問道:“不知愛卿求見,所為何事啊?”
“臣來給陛下送一封信。”
蔡邕從懷中取出一封信件。
宦官上前接過,遞給劉協。
“信?”
劉協好奇道:“誰的信?”
“宣威侯的。”蔡邕答道。
劉協聞言瞬間激動起來,一把從宦官手上將信奪過,連忙打開。
信上只有一句話。
“愿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嚶嚶嚶。”
劉協當場就哭了,“我就知道,姑父還是愛我的......”
這句話的殺傷力實在是太大了。
“陛下,宣威侯攻打皇宮,其實也是有苦衷的。”
蔡邕開口安慰,將張新當時的想法說了一下。
張新入城后,自然不會把自家老頭忘了。
西涼兵退入皇宮之后,他第一時間就派人去找蔡邕了。
但董卓太雞賊了。
當他得知安門失守之后,第一件事是入宮挾持劉協。
第二件事,就是派人把蔡邕和蔡琰也抓到了宮里。
張新的人去到蔡邕家中,只見到了他當初派來保護蔡邕的那二十個黃巾舊部。
黃巾舊部十分無奈。
董卓派人來的時候,他們也曾阻止。
但董兵直接說了,如果不把蔡邕交出來,他們就直接放火,高陽侯府上下,雞犬不留。
張新派他們來,是來保護蔡邕的。
他們死了沒關系,要是蔡邕死了,他們還有什么臉回去見張新?
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先同意董兵把蔡邕帶走。
張新知道后,內心一度十分擔憂。
好在董卓還是疼孫女的,直到最后也沒把蔡邕掛在墻上,算是遵守了二人之間的君子協議。
這讓張新可以放心的撤軍。
撤軍之時,他寫了兩封信。
一封給蔡邕,上面說了一下自己的心路歷程,讓蔡邕在小皇帝面前說一下,免得將來劉協記恨他。
另一封就是給劉協的這一封了。
這兩封信,張新交給了那些黃巾舊部,讓他們等蔡邕回來后,幫忙轉交。
“忍數日之辱......”
劉協小心翼翼的將這封信收好,擦去臉上淚水。
“朕會忍的,朕會忍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