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尊使此行前來,所為何事啊?”
陶謙端正坐姿,一臉乖巧。
“奉衛將軍之命,申斥徐州刺史陶謙。”
崔琰沉聲道:“汝屯兵州界,意欲何為?還不速速撤兵!”
“將軍有言,毋敢動!動,則國滅矣!”
陶謙聞言心中一驚,連忙笑道:“尊使你誤會了,我并非屯兵州界,而是訓練士卒恰巧經過這里......”
崔琰累得不行,不想和他廢話,只想趕緊完事找個地方睡覺。
“徐州這兵,是退?還是不退?”
說話間,崔琰的手已經摸上了腰間劍柄。
“退!我這就退!”
陶謙見狀一個激靈,“既然將軍有令,吾自當遵從!”
張新遣了使者過來,那就說明他的大軍已經不遠了。
既然如此,就不必再在此地糾結了。
陶謙心中悻悻道:“元達、景興、子仲等人誤我......”
若不是趙昱他們攔著,他早就拿下北海了。
崔琰聞言一愣,隨即感覺有些遺憾。
還以為能再砍他一次呢
趙昱也有些遺憾。
還以為能再踹他一次呢
王朗、糜竺心中失望。
還以為能再看一次熱鬧呢
可惜。
在崔琰的監督下,陶謙迅速傳令退兵。
確認陶謙軍拔營后撤之后,崔琰又馬不停蹄的向原武趕去。
原武是河南尹東邊的一個縣,緊挨著酸棗,東北方向二十里就是兗州的東郡地界。
河南這一路軍的主帥是張遼。
荀攸也在這里。
張遼、荀攸領兵行到此地,便在原地駐扎休整,一來恢復士卒體力,二來則是等待孫乾出使的結果。
“若劉公山不肯撤兵,我軍當從這里進軍......”
中軍大帳內,二人正在商議劉岱不肯撤軍的應對方案。
崔琰來到大帳內,匯報出使結果。
“好!”
聽到陶謙撤軍,荀攸十分高興。
五路大軍,已去其一。
沒過多久,孫乾也回來了,說劉岱也同意撤兵。
孫乾說服劉岱沒費多大勁。
和荀攸預料的一樣,孫乾先是責以大義,寥寥數語,便說得劉岱啞口無言,隨后再以兵勢威脅。
張遼大軍就在兗州旁邊。
此時不入兗州,算是給劉岱留個面子。
若是他不要面子,那張遼可就要毫不客氣的笑納他的屁股了。
袁紹許給劉岱的好處才多少?
一郡之地而已。
若是為了這一郡之地,將兗州八郡丟了,那才是得不償失。
權衡利弊之后,劉岱果斷下令退兵。
“五路大軍已去其二。”
荀攸對孫乾笑道:“形勢危急,勞煩孫從事再跑一趟,就說我軍要從東郡借道,讓劉兗州行個方便。”
“便交予在下吧。”
孫乾很爽快的答應下來。
青州兵個個歸心似箭,他也顧不得休息,又往劉岱那邊而去。
荀攸看著地圖,心中喜悅。
如今萬事俱備,只待張新那一路軍佯攻冀州,迫使韓馥撤兵以后,就可以從黎陽渡河,到白馬與他們匯合了。
到那時,數萬大軍回歸平原,青州之圍自解。
正在此時,一名斥候急匆匆的走了進來,神色慌張。
“將軍,軍師,君侯死了!”
(五點十七碼完,我碼字還是太慢了,困困,睡覺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