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侯。”
荀攸身為軍師,率先開口,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兩個方案。
一是集中所有兵力,直撲鄴城。
二是分兵掃蕩,先將除了魏郡外的其他郡國收入囊中,再緩緩蠶食魏郡的其他縣城。
眾將聞言,紛紛各抒己見。
有認為該直取鄴城的,也有認為該分兵掃蕩的。
支持直取鄴城的人想法很簡單。
目前整個冀州的兵力,八成都在鄴城附近。
只要能夠攻克鄴城,則冀州九郡傳檄可定。
支持分兵掃蕩的人,理由也很充分。
剪除了鄴城的羽翼之后,十余萬聯軍就將被圍困在一座孤城之中,外無援兵,內無補給。
到那時,張新只需引兵圍困,待其糧草耗盡,便能兵不血刃的拿下鄴城。
張新聽著眾將的意見,盯著地圖,低頭沉思。
直取鄴城雖然高效,但鄴城的城池高深,又有十幾萬的守軍,未必好打。
袁韓聯軍的士卒雖然不精,可只是守城的話,對士卒的要求并沒有那么高。
如果是時間拖的久了,冀州的其他郡國見張新師老城下,搞不好就會出兵偷襲。
到時候張新軍將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
而分兵掃蕩雖然穩妥,但耗時日久。
且袁紹與韓馥必定不會坐視張新攻取其他郡縣,切斷他們的補給,一定會領兵出擊。
張新軍在數量上處于劣勢,若再行分兵之計,則需要承擔被各個擊破的風險。
“我不怕他們出擊,就怕他們像個烏龜一樣,躲在城內,啃不下來,白白耗費我軍士卒寶貴的性命。”
張新下定決心,抬起頭來看向眾將,拍板決定。
“就按軍師的第二策來,先分兵攻取冀州的其他郡縣,剪除鄴城羽翼,再在鄴城與袁韓聯軍決戰!”
分兵雖然要承受被各個擊破的風險,但同時也能將袁韓聯軍的兵力從鄴城內調出來。
正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乃不得已而為之。
張新軍雖然兵少,但卻都是精銳。
袁韓聯軍雖然兵多,但卻不精。
論野戰,張新可不怵他們。
“諾!”
眾將紛紛抱拳應道。
戰略已定,接下來便是戰術了。
眾人商議了一番。
最后張新決定兵分三路。
一路直接向北,進入渤海,占領渤海全境之后,再轉道向西,攻取河間、中山兩國,掃平冀州北部。
一路向西北,取安平國、鉅鹿郡,掃平冀州中部。
最后一路向西南,取道清河,兵鋒直指鄴城,拖住韓馥主力。
眾將都想獨領一軍,聞言紛紛請戰。
關羽、張遼、高順、趙云、徐和、徐榮、徐晃、于禁
一堆人在堂內吵了起來。
張新看著堂中如云的猛將,心中喜悅。
青州這點地盤,實在是太小了
經過一番爭論,張新拍板決定。
北路軍以張遼為主,臧霸、吳敦、尹禮等人為副,領屯田軍一萬,取渤海、河間、中山。
自從南皮一夜之后,袁紹潤到了鄴城,再也沒敢回來。
此時的渤海郡是個既無太守,也無守軍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