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章一起發)
張新離開董白的院子之后,來到了王嬌院里,將王允立下曠世奇功的消息說給她聽。
王嬌對此表示十分驚喜。
報完信,張新想起了蔡琰。
“歷史上的昭姬,好像是在李郭之亂的后期,才被匈奴擄走的吧......”
李郭之亂前期,長安朝廷的實力其實還是挺強的。
有董卓留下的那么多遺產,還有那么多精銳的士卒。
再加上南匈奴現在也在內亂,根本無暇南下劫掠。
直到李傕郭汜反目成仇,自相攻伐,張濟出走,樊稠被殺,整個關中亂成了一鍋粥。
恰好這時南匈奴的內亂已經結束,這才南下劫掠,將蔡琰擄走。
“李郭之亂,我記得是持續了大概三年左右。”
張新微微點頭,“這么說來,我倒還有時間,那么......”
“春耕已畢,該找袁紹算賬了!”
張新回到州府,召集麾下將領議事。
平原之戰后,韓馥曾遣使過來議和。
當時張新思及青州內部還有問題要處理,出于麻痹韓馥的目的,便假意答應了下來。
韓馥很傻,直接信了,當即下令將治所遷回高邑。
高邑位于常山國境內,是冀州歷代刺史州牧的州治。
鄴城只是因為距離討董前線較近,才被韓馥設成了臨時治所。
就像張新遷治平原一樣。
平原位于青州的西北角,距離冀州、兗州都只有幾十里,利于他隨時出兵,但不利控御全州。
鄴城則是位于冀州的西南角,距離司隸也只有幾十里,同樣利于出兵,不利控御全州。
既然張新看在討董盟約的面子上不和他計較了,那他自然要將州治遷回去。
可韓馥身邊的沮授等人卻是不傻,極力主張備戰。
同時袁紹也在不斷勸說。
他知道,張新不可能放過他的。
南皮一夜之后,袁紹在廣川縣附近被淳于瓊的士卒找到,與大軍匯合。
在逄紀的建議下,他不敢再回南皮,而是前往鄴城投奔韓馥。
只有聯合韓馥擊退張新,再反過頭來將冀州吞下,他才有一絲爭霸天下的希望。
否則就是慢性死亡。
當張新得知這個消息之后,心中十分感慨。
“嘖,廣川距離南皮可是足有二百余里啊!袁本初那輛驢車還挺能跑的......”
韓馥在麾下謀士以及袁紹的勸說下,思來想去,覺得有理,便放棄了遷治的想法,留在鄴城招兵買馬。
如今鄴城附近已經有了十余萬的兵馬,聲勢十分浩大。
張新知道,韓馥是希望以此聲勢,來打消他進攻的念頭。
過了大約一個時辰左右,眾將紛紛來到。
張新見人都到齊了,開口說道:“去年勤王,我軍功虧一簣,皆因韓馥、袁紹等國賊不顧大義,背棄盟約,偷襲我軍后方。”
眾將聞言,便知道要開始準備攻打冀州了,臉上紛紛露出興奮之色。
“聞戰而喜,軍心可用。”
張新見狀微微點頭,繼續說道:“五路諸侯,陶謙并未跨入青州州界,因此我暫不與他計較。”
“其余四路,劉岱、袁遺皆已授首,如今就只剩下袁紹和韓馥了!”
張新按劍起身,語調慷慨激昂。
“冀州陷于國賊之手,朝廷鞭長莫及,我為漢室大臣,受先帝厚恩,自當為天子討伐叛逆,收復失地。”
一番大義凜然的開場白,為出兵的正義性做好了鋪墊,說得諸將血脈噴張。
見情緒調動的差不多了,張新指向堂中掛著的地圖。
“諸位都議一議吧,此次我軍當如何收復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