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若不這么做,劉虞不給糧啊
韓馥聞言大喜,連忙派遣使者前往公孫瓚的駐地右北平,請他帶兵來援。
“若能得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并于夫羅麾下的匈奴騎兵......”
韓馥對袁紹笑道:“如此一來,我軍就不必懼怕張新的騎兵了。”
“是啊是啊。”
袁紹笑著附和。
先前韓馥派人拉攏張楊,雖然沒有成功,但卻帶回來了一個副產物。
于夫羅。
他是南匈奴故單于羌渠之子。
中平五年,張新討白波之時,南匈奴發生了內亂。
羌渠被殺,須卜骨都侯被立為單于,作為羌渠繼承人的于夫羅,不得不逃亡漢地。
于夫羅來到雒陽,向劉宏請求,讓漢朝出兵幫他復國。
然而那時的劉宏滿腦子都是西園新軍,哪里會管他這個匈奴人的死活?
劉宏不僅沒有出兵,甚至還把正在準備與匈奴決戰的張新召了回來。
于夫羅無奈,只能帶著他麾下的數百匈奴騎兵,一直住在雒陽附近。
好在,劉宏雖然不幫他復國,但也沒有虧待,一直好吃好喝的養著他麾下的那幫人。
劉宏駕崩之后,于夫羅還以為復國的機會來了。
只要說服新帝出兵,有漢朝的幫助,復個國還不是輕輕松松?
結果劉辯登基還沒幾個月呢,先是何進被殺,又是董卓入京。
別說復國了。
朝廷甚至連吃食都想不起來給這幫匈奴人送了。
于夫羅和他麾下的匈奴人餓的受不了,只能趁亂到河內、上黨一帶劫掠。
然而好景不長。
沒過多久,張新來了。
張新軍屯駐在河內,于夫羅根本不敢調皮,只能帶人前往上黨,依附張楊。
在并州,他憑借著舊日的威望不斷招募舊部,也拉起來了一支三四千人的匈奴騎兵,跟著張楊攻打上黨。
然后沒打下來。
從劉宏駕崩,到張新撤軍的這兩年時間,于夫羅和他麾下的匈奴騎兵過得可謂是十分凄慘。
原本在這個時間點,他還有白波黃巾可以聯合,在河東、太原、上黨等地到處劫掠,日子過得倒也不錯。
然而
白波這個經驗包也被張新吃了。
這就導致了于夫羅這兩年都是饑一頓,飽一頓的狀態。
坤都餓細了。
好不容易熬到張新退兵,張楊占據河內。
結果河內百姓因為要供應聯軍討董,被袁紹狠狠剝了一層地皮,根本養不起張楊和他麾下的士卒。
聽聞韓馥重金求援,于夫羅毫不猶豫,帶著麾下的匈奴騎兵就來了鄴城。
很快,前往右北平的使者也回來了。
公孫瓚欣然應允,答應前來協助。
一來,他確實恨透了張新。
二來,他早在劉虞麾下待得不耐煩了。
公孫瓚為了養他麾下那三千騎兵,給劉虞報的是兩千五百人,外加五百隨從。
劉虞給他撥糧,也是按照這個標準來的。
養一個騎兵的花費,是步兵的數倍有余。
可想而知,公孫瓚麾下的錢糧一直都有缺口。
沒有辦法,他只能時不時的去劫掠一下百姓,來填補這個缺口。
這一下可就惱了劉虞。
劉虞素來愛民如子,對烏桓、鮮卑等異族尚且寬容,又豈會容忍公孫瓚劫掠漢人百姓?
只要聽聞公孫瓚劫掠百姓,劉虞就會派遣使者到他軍中訓斥。
公孫瓚不覺自己有過,反而覺得劉虞多管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