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章一起)
八十步。
公孫瓚心里有點納悶。
都這個距離了,對面怎么還不架矛?
在平原地帶,步兵遇上騎兵,通常只有兩種應對方法。
一是將隨軍攜帶的輜重車擺在外圍,充作障礙阻擋騎兵沖鋒,再輔以弓弩擊退。
如果沒有輜重車的話,那就只能以盾牌、長矛結成陣勢。
外層舉盾,內層架矛。
盾牌的下方和長矛的末端,一般都會插進地里,利用大地的力量來分散戰馬的沖擊力。
騎兵想要強行沖陣,首先面對的就是鋒利的矛尖,其次才是盾牌。
這樣做可以給騎兵造成極大的殺傷。
正常情況下,騎兵都不會去沖這樣的軍陣,和步兵換命。
畢竟養一個騎兵的花費比步兵貴多了。
可眼前的這支步卒,確實是只舉了盾,沒有架矛。
“難道這支兵馬的將領,不知如何應對騎兵?”
公孫瓚心中疑惑,“不應該啊?以張新之能,又豈會令一無能之輩來替他斷后?”
盾牌雖然堅固,但舉盾之人卻是血肉之軀。
高速奔跑的戰馬,沖擊力何其巨大?
若是沒有長矛輔助,光憑盾牌,根本不可能阻擋高速沖鋒的騎兵。
退一萬步說,哪怕這名將領真的不知戰法,張新也該教他才是。
五十步。
公孫瓚終于看清楚了。
這支步卒,好像根本沒帶長矛啊
“布豪!”
公孫瓚心中一驚。
張新會在這里布下一支兵馬,想來也是為了防備韓馥騎兵追擊。
畢竟他自己帶的全是騎兵,步兵根本沒法追。
既是防備騎兵,又怎會不帶長矛?
除非
他們帶了比長矛更克制騎兵的武器!
“撤!快撤!”
公孫瓚反應過來,連忙大聲呼喝,下令撤軍。
可惜,為時已晚。
戰馬奔馳的速度何其之快?
兩軍之間的距離本就不遠,此時白馬義從的前鋒,已經抵達距離對方不足三十步的距離。
話音剛落,公孫瓚就看見對面的盾牌全部倒下。
前方的士卒趴在地上,露出了藏在后面的士卒。
數百架弩機正對著白馬義從,弩矢的寒芒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
“放箭,放箭!”
麴義一聲令下,士卒們紛紛扣動懸刀。
咻咻咻
第一排半蹲著的士卒迅速完成射擊,開始裝填弩箭,隨后便是第二排、第三排
待到第三排士卒射完,第一排的弩箭又裝填好了。
密集的弩箭,瞬間將白馬義從射得人仰馬翻。
公孫瓚反應飛快,連忙勒馬。
戰馬人立而起。
噗噗噗噗
十余支弩矢直接射入公孫瓚胯下白馬的體內。
白馬發出一陣悲鳴,轟然倒地。
公孫瓚重重摔在地上,頓時摔得七葷八素。
待腦子稍微清醒了一些,公孫瓚用力地甩了甩頭,向四周望去。
白馬義從前鋒的百余人已經盡數倒下。
無論是人是馬,皆身中數箭,乃至十余箭。
有被射中要害,一擊斃命的人,自然落得個痛快。
那些中箭未死的人可就遭老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