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用說,人不吃飯就要餓死,而衣的重要性卻一點都不比食物低。
夏國這種農耕國度可沒有暖氣、制暖空調這些東西,人們抵御寒冷的方式只有燒柴(碳)取暖或者多穿衣服。
其中燒柴取暖的局限性太大,根本不適合作為日常御寒手段。
那么剩下的唯一御寒方法,自然便只剩下了多穿衣服。
然而,多穿衣服這件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對于涼州百姓而言卻是難上加難。
首先布匹的價格并不便宜,涼州百姓吃都吃不飽,又哪來的余錢去買布匹?
楊崢走訪了解民情的時候就曾看到過,許多貧困的百姓家中,連一人一件新衣服都沒有,絕大多數百姓穿著的都是打著補丁、破破爛爛的衣裳,更夸張的是……
有些百姓家里,一家子的男丁共用一套衣服,哪個男丁需要出門那件衣服便交給哪個男丁穿……
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是涼州百姓的真實寫照,沒有半點夸張的成分。
也正是了解涼州百姓的艱苦,在看到涼州下雪后,楊崢的神色才會如此的難看。
涼州百姓好不容易熬過了戰亂,好不容易堅持到了秋收結束,眼看百姓馬上要過上好日子了,不料馬上迎來了寒冷的大雪天氣……
“去年長達五個月的下雪天,凍死的百姓不計其數,今年不知又要凍死多少。”
楊二郎滿臉苦澀道,雪天對于他這個中品武者而言并不可怕,因為武者氣血旺盛,體魄強健,區區寒冷并不能影響到武者。
可涼州百姓可不是人人都是武者,他們因為常年吃不飽的關系,身體已經十分瘦弱,再加上雪天的寒冷……
楊二郎痛苦的閉上雙眼,仿佛看到了許許多多的涼州百姓凍死在自己的眼前。
“賊老天,你就不能給俺們涼州的百姓一條活路嗎?”
楊二郎睜開眼睛,怒視天空,曾經身為愚昧農夫的他,此刻卻對天空沒有絲毫敬畏之心。
寒災的持續時間已經足夠長了,若再持續下去,涼州這片土地,恐怕沒有幾個百姓能夠活下來。
“唉。”
楊崢沉重的嘆息一聲,他理解楊二郎的心情,那是一種明知百姓會受災卻無能為力的痛苦。
實際上,他楊崢又何嘗不是如此?
他造反的初衷就是為了自己、為了身邊的家人、朋友以及千千萬萬個涼州百姓謀得一條活路,如今他好不容易擊敗了朝廷的官軍,給了百姓們安定的環境,結果卻又迎來了寒冷天氣……
這幾天時間,楊崢已經派人查清了涼州的情況,隨著雪天的到來,整個涼州布匹需求十分旺盛,甚至出現了布匹供不應求的情況,許多百姓不得不加價購買布匹,然而……
即便加價,能買到足夠保暖布匹的百姓仍然寥寥無幾。
此外,統治整個涼州的楊崢,目光比尋常百姓看得更加長遠。
如今的涼州除了缺布之外,糧食也十分緊缺。
雖說秋收剛過,無論是百姓手里還是楊家軍手上都還有大量糧食,可楊崢手下的讀書人經過統計后得出了一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