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郢心里轉過八百個念頭,出口毫不意外拒絕了。
大王不以為意,他還有的是殺手锏。
“阿檀很是擔心和他父親分開,聽說他父親病了?沒猜錯的話,他父親不準備拖著病體和你們一起走的吧?
是呀,不管南下還是西去長安,這一路都不輕松,重病的人很難帶走。我爹也在我像阿檀那么大的時候沒了,所以看到阿檀這樣特別希望幫一把。
我只告訴你一個消息,北境曾經拍賣過的回春丹,還有一個升級版,叫再少年。這個名字顧名思義,只要有口氣,吃了都可以拖一拖,延壽個八九十年沒問題。北境浮屠樓拍賣會新年時候會開啟第二次,再少年會出現。”
“此消息當真?!”陶郢面色大變。
那是他親兄,只要有一絲絲希望,他都不想放棄。
大王老神在在,“只要你出得起錢。”
錢,陶家真有。
陶郢平復了一會兒,過了一會兒才開口,“……兩位公子真是廣陽郡人士?”
大王笑瞇瞇,“本公子已經是阿檀朋友了,也不怕告訴你實話,我們來自幽州。”
陶郢聽到拍賣會的消息,就知道這倆才不是什么廣陽郡的,“……那,不知兩位公子有沒有辦法讓陶氏全族遷去幽州避禍?”
這回魏恪接話了,“可以。不過我們這剛出來魚還沒打幾條,還不能返程。這樣吧,二十天后,你們在海邊等著,等漁船滿倉,可以乘我們的漁船北上,捎你們一程。”
陶郢看著這哥倆心里告訴自已,這倆絕不是一般的幽州人,看儀態也像出身士族。他心里已經隱隱有了方向,但理智又告訴他絕不可能。
“萍水相逢,陶郢不敢平白受這么大的恩情,不知道陶氏能為兩位公子做點什么?”
大王起身了,“安頓下來,給涼州捐兩座學堂。”
陶郢一聽,心里的猜想的坐實了大半,他起身客氣恭送魏恪和大王出了門。
他倒沒想過這就是大王本人親至,他聽說人家姓魏,再想著大王的母家魏亭侯,只以為了不起是魏家的兄弟,北境王的哪支表兄弟罷了。按正常邏輯,哪個諸侯王會親自出海打漁?還是在船舶技術如此落后的時代,沒有人會往那想。
“情報短短兩句,哪能概括這里面的暗潮洶涌。照我們今天打聽到的,老二和王氏私下一點沒閑著啊!嘖嘖,有種大戰一觸即發的感覺。東海不是什么必爭之地,就如此人心惶惶了呢……”
魏慎扔掉叼著的小野花兒,“你想說什么?”
“不如,打完魚我們走陸路回北境?”
魏慎轉身就走,“孩子瘋了,你這是不顧家里老頭子們的死活啊!我和魏恪就當沒聽到。”
大王踢他,“你當本王在玩?我們這是去摸清江南局勢!”
魏慎:“哦,你還要去江南。”
大王急急尋找同盟,“大表兄,你說句話啊!”
魏恪面色倒是淡定,“不敢當。你這么玩,說不定我得叫您大表兄。”
大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