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作模型:
“有一家帝國公司,很大的那種,
“由于它的‘基礎設施’屬性,它早就失去了自己造血的能力,無法正向盈利,
“它每年能有那么一兩個e的產值吧,賬面利潤,大概百分之十到十五,
“但實際上,這種企業,應收賬款是一回事,實收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們往高了算,它一年竭盡全力,也就能收回大約百分之六十的款,
“然后,就收不動了,
“所以,剩下的缺口,要通過下游供應商提前墊付,推遲發放員工工資,錢莊貸款,甚至技術性斷繳員工社保,來支撐。
“如此一來,即使不計算對供應商的欠賬,以及對員工的欠款,經年累月,它的身上,依舊有一筆巨大的債務,
“我們姑且往少了說,十e吧。
“對這個企業的管理者而言,這就很難了,
“但它又不能破產,因為一旦破產,這些債務就成了壞賬,
“所以,依靠帝國公司的便利,它又從錢莊借了十e八千萬。這都是常規操作,對吧?以你的地位,很好理解。
“記住這個數字,下面要用。
“這十e八千萬里,十個e五千萬,用來在健康的時間尺度上還本付息;
“剩下的三千萬,用來給員工發工資。
“這個工資怎么發?
“拿出一千萬,給公司的管理者們——也就是你們五姓七望里那些沒什么出息,只能去這種企業混日子的。
“剩下的數千員工,以及外包公司,分那兩千萬。
“一千萬,給公司的管理者,看似很多,但實際上呢?
“整個管理者層級,把大頭,小頭,大小頭的心腹們算上,最后,平均每個人到手,也就是二十來萬。
“注意,不是所有人都只拿二十萬,最大的幾個,分得最多,對吧?都是社會人了,這不用我多說吧?
“總之,幾十個領導層成員,最后每人就到手這么點。
“而這些管理者里,甚至沒有幾個是巨貪,是‘壞人’——
“并不是他們‘爛’、‘壞’,才造成這種局面的。
“你如果不服,我再減少一些管理者的人數,給他們每個人頭上分五十萬,
“這五十萬,甚至只是用人成本,還不是他們能到手的錢——管理者一般是五六七險,二金,對吧?
“這就是五十萬發出去,他們到手只有二十萬了——對,又只剩下二十萬。
“對一個省屬帝國二級公司的高層而言,一個月不到兩萬,過分嗎?
“當然不過分。
“此外,他們還有其他‘正常開銷’。
“哪怕一個不太出門的管理者,得配車吧?
“就算他一年三分之二的時間在集團坐班,百來天出差,巡視下級公司,拜會衙門,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全國全球飛,一年行程也有數萬公里吧?
“油錢,過路費,小禮往來,算十萬,不多吧?
“機票錢一年一萬,不多吧?
“住宿,管理者標準,八百一天,一百天,我算他只有五十天住賓館,四萬,不高吧?
“餐補,年節卡券,體檢療養,一年算兩萬,不多吧?
“到現在為止,多少了?
“再算上管理者的總人數,假設十個,二十個,
“一共多少了?
“到現在,我這個小模型,已經裝不下了。
“這還只是在這家帝國企業的管理層,在企業困難時期的開銷,
“我甚至沒計算績效——他們的績效,都是多少起步來著?困難時期,這都還得掛賬,欠著。
“當然,
“這些錢,對比下面的員工,很多,
“但以他們的地位和過往生活水平,這點收入,簡直是凄慘,
“在他們看來,自己就是個扶貧對象,而這些錢,他們也不會留在自己手里,主要用于支付子女的學費,給孩子們零花,給他們的在海外的孩子寄過去,
“由于匯率問題,那些孩子過得也很苦,很不容易——每個月才兩千多美金那些公子小姐,不哭窮才有鬼!”
……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