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提前挨得太近,這些儒修也會牽扯到風波里來,
作為儒修群體,他們通常都會觀望形勢。帶頭沖鋒的人群,往往不會是他們這類人的。
但寧拙已經相當滿意!
溫軟玉能處!
確實是自己人!
從溫軟玉的安排,以及儒修的反應來看,這個團體在萬象宗內不算大。若真有大靠山,儒修團體早就開始爭奪寧拙了。
白紙仙城的利益真的很大!
儒修本身的功法已經限定,他們不能徹底改修《萬象經》,所以絕大多數都是兼修。
儒修本身就有自身的追求,或者說道途已經有了相關的局限。從這點上,也很難走入萬象宗的核心層中去。
即便是這樣,儒修團體仍舊愿意庇護寧拙,利用興云小試來照顧寧拙。這個方法很巧妙。
因為這正是萬象宗的規則。
用規則來行私心,也是儒修處理事務時的傾向一一省力又安全。
「儒修團體不上不下,位置尷尬,并不能成為我加入萬象宗的合適切入口。
「但既然是溫軟玉推薦安排的,就該去!」
「短時間內,獲得他們的庇護,對我有利。‘
「并且修真千家當中,也屬儒家最擅長學習了!或許我能從中找到加速學習修真百藝的法門呢。」
君子四藝琴棋書畫,幾乎是儒修標配。
也就是說,作為儒修,至少要掌握四門技藝,且越是精深越好。這還不算傳統的四大藝丹器陣符。
儒修學這么多,遠超尋常流派,其中一項原因就是儒家在學習這件事上,極有研究成果。
許多儒術就是專門設計出來,針對學習的。
翌日。
點墨峰。
玄色巖壁布滿天然墨痕,黑松林立,山霧濕潤,道盤折如青玉束帶。
三位修士正踏著晨露浸潤的石階向上行去。
最年長的,也不過是位青年。
青年修士并未掩蓋筑基巔峰的氣息,眼下帶著青黑之色,雖然束發,卻漏了幾縷碎發。
行走間,他腰間掛著的盛詩筒里的諸多竹簽,相互碰撞,發出聲響。
青年儒修名為白寄云,行走在三人的最前方,此時緩緩頓足遠眺。
就見遠峰銜著半輪金陽,將云海染作熔金潑玉般的壯麗景象,不由由衷贊嘆一聲:「今日便是小試不成,能再次見到如此美景,也是不虛此行了。」
白寄云性情琉懶閑散,喜好游歷,觀賞美景,文名廣播。
走在白寄云身后的兩位修士,跟了上來。
少年儒修柳拂書道:「白兄謙虛,你是我飛云國內筑基儒修的門面人物,你若是失敗,我等也無可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