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吳確實呆了!
他隨便拿了一件出來看了一下,第一眼普通,然后覺得不妥,又再細看,然后再戴了老花鏡,拿了放大鏡再看,立馬激動得呼呼喘起粗氣來,也半晌說不出話來!”
因為這是周宣自己臨時做成的,自然也就沒有什么出生紙專家鑒定書了,但老吳瞧著手中的玉雕,越瞧越是激動,越瞧越是興奮,恨不得把心臟都掏出來狂跳!
傅盈瞧著老吳午些奇異,就低聲問道:“吳叔,怎么了?”
老吳頓時醒梧過來,馬上站到臺上,戴了耳麥,說道:“盈盈,我來說一說。”
傅盈見老吳說話都激動得有些發抖,也就點點頭退到邊上,讓老吳來說。
老吳一雙手小心的捧著玉雕,把玉雕放到攝像頭處,吩咐店員把大廳里的燈關掉,等到燈滅后,才大了些聲音說道:“大家注意了,我現在給你們展示的是一件i翡翠,微雕,大家可有聽說過翡翠做的微雕?”.
大廳里的人都有些好奇,說實話,微雕作品自然是見過聽過.但作品很少,因為技術難度太大。
微雕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中最為精細微小的一種工藝品。它是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數毫米的頭發絲上進行雕刻的,是要用放大鏡或顯微鏡才能觀看到鏤刻的內容,故被歷代稱之為“絕技”。
聽說過的那些種類,但卻從來沒有聽說過翡翠也能雕刻微雕的,因為翡翠是硬度高達到摩氏七度的硬玉,不同于象牙,竹片,根木等那些硬度不高的物件,微雕特別講究選材,其材質地要求絕對精純,容不得有半點砂格和半絲裂紋,因為普通的微雕中,半個砂點就可能刻舊多個漢宇。其次,微雕的刀具也是特殊的細刀,既要尖細,又得鋒利。第三,要有特別精熟的書法和國畫功底,雕刻的時候才可進行“意刻”。第四,臨場要屏息凝神,集中意念,毫厘千鈞,一氣呵成。第五,運刀要穩、準、狠,只有這樣,才能使書法和刀法筆意達到完美的統一。
這些條件缺一不可,做為一個微雕大師,不僅雕刻技術要達到巔峰絕境,而且書法畫技都要達到大師的境界,否則你雕工到了那個境界,其作品卻是如三歲小孩所涂鴉,若是單獨畫技書法達到大師境界,卻沒有雕刻工藝技術,那也是不行的!
但這么革的微雕種類中,卻沒有一個人見到過翡翠做的微雕!
老吳顫抖著聲音說道:“各仙.…請注意了,微雕不用我多作介紹,大家都是聽說過的,不過我現在還是要再多做介紹一下,我們中國的微雕歷史源遠流長,遠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現微型雕刻。戰國時的璽印小如累黍,印文卻有朱白之分,眾所周知的王叔遠的《刻舟》,也是中國歷史上微雕藝術的經典之作。
“又如篆刻邊款,明清以來,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這方寸之中,用鐵筆題書作畫,寄托情趣,自娛自樂,及至壽山石成為印章材料之后,壽山石的微雕藝術便開始出現,清初楊巍、周彬都曾在壽山石雕品的花紋僻處刻以小宇,i西門薄意派,雕刻大師林清卿也常在所刻作品的草叢、石縫中以極細的筆畫刻上自己的姓名和制作年月,以后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邊,以極細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詩詞作為邊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