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副鄉長說:“小惠呀小惠,過去是不是挨了鄉長的批評后,在機關不敢吭聲,回去拿老公出氣,夜里沒有心情辦事,不讓老公挨你身子?”
大家哄堂大笑,苗小惠哭笑著說:“你們看看徐副鄉長的死樣哩,人家說的是正事。”也就打住沒再說了。
大家還在繼續著,又談到抗日戰爭時期,省城的大學教授們紛紛跑到了東嶺鄉這個深山區避難,一時間,山溝里群賢云集。當時地方有名的紳士、后來當了偽縣長、解放后被鎮壓的鄭先生,收留了這些國寶級的知識分子,辦了一所“東嶺鄉中學”。這所中學雖然沒有辦上幾屆新中國就成立了,卻培養和感染了一代人,樹立了良好的學風。
那一批莘莘學子,在校時候已經被共產黨的地下組織所控制,還鬧過幾回學潮,聲援共產黨的革命事業;畢業后,即將解放,這些人年紀尚幼,并沒有為國民黨政府出過力,卻為共產黨培養了一批干部。現在,全國到處都有原“東嶺鄉中學”的學生,像北京的畫家茂林,金邊縣第一任縣長等,這些人經常給來信,詢問老東嶺鄉中學其他校友的近況。
夏文博聽了忽然靈機一動,計上心來。
就問幾個東嶺鄉的老知識分子:“這東嶺鄉中學在群眾中影響怎樣?”
大家紛紛表示:“咱東嶺鄉的老百姓,誰人不知道東嶺鄉中學?都很懷念“東嶺中學”啊。”
夏文博說:“好!為了使這件事情辦得有吸引力、號召力,我們不再提辦鄉中,只說是恢復重建‘東嶺鄉中學’行不行?”
大家一致叫好,只有教辦室主任田海中說:“夏鄉長,只怕這學校的名字在縣教委通不過。”
又人就說:“田主任,不要緊,湘江都能一國兩制嘛,我們就不能一個學校兩塊牌子?”
夏文博說:“這好辦,我去教委交涉。”
議到了后來,夏文博開始拍板,他說:“恢復重建這個“東嶺鄉中學”,上符國策,下合民意,必須橫下一條心,必辦,快辦。不僅要辦,還要一步到位,建設得符合國家級標準。現在鄉里很難拿出這全部的款項,錢不夠怎么辦?我的思路是強力組織集資,大力倡導捐資,嚴格使用籌資。”
下面的人也都連連點頭,有點興奮,有點激動!
捐資這個方法,在夏文博的手上從來沒有搞過,他覺得是到了老同志們立功的時候了,夏文博成立一個捐資助學領導小組,自己任組長,徐副鄉長任副組長,幾個老同志為成員。
有人建議:“夏鄉長,我建議將捐資人刻在石碑上,青史留名!”
大家都說:“這個主意好!”
夏文博表態說:“行!就這么辦!后天就召開大會,田主任,你為主講,必須準備一個好的發言,要求你必須做到兩條,一是能把聽眾講得掉淚;二是代表全鄉教育戰線對全鄉人民賭咒發誓,一定要把教育、教學的質量搞上去。不然,沒有人動心,就不會有人出錢。”
下面有人笑了起來。
夏文博說:“你們不要笑,這關系很重大的,田主任講以后,我再做動員報告。這個工作,是全鄉黨員干部的一場攻堅戰。”
第三天一早,就召開了一個動員大會,夏文博他們以及各部門領導帶頭捐資,搞出聲勢,同時,辦公室把凡是在東嶺鄉干過的老領導和東嶺鄉籍的在外人員一網打盡,全部澄清底子,遠的發信,近的就讓老同志們分組上門相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