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敢和夏文博硬頂,但并不是說就會按夏文博的意思辦,他們出去之后,幾個人一商量。
“球,他夏文博都快要完蛋了,還這么硬,嚇唬誰啊!”
“就是啊,今天我們按他說的辦了,明天他下臺拍屁股走人,剩下我們挨罵!”
“哥幾個,咋弄?”
“一個字,拖!”
這幾個支書統一了思想,回去就把這事扔到爪牙國去了。
夏文博他們卻還在使勁呢,鄉里加強了包村干部隊伍,把機關的全部人員定了任務,趕了下去,幫助村里做工作,但村支書們不用力,他們也使不上勁,幾天下來,收效甚微,全鄉集中起來,才弄了不到十萬塊錢。
夏文博心中不免有些著急,縣交通局催著要開工,萬書記和夏文博一研究,不管集資如何,先開工再說。
這里給縣上一匯報,縣委、政府兩辦主任,縣交通局一干人等,在東嶺鄉舉行了盛大的開工典禮,徐副鄉長當上了主持工作的副指揮長,鄉人大蔣主席配合工作,全線立刻上馬,很快掀起了高潮。
十幾里地的路面上,人歡馬叫,彩旗飄飄,熱鬧非凡。從群眾的積極性來看,形勢大好,至少可以看出群眾是真心擁護修路這一件大好事情的,出力的熱情遠遠超過以往的冬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夏文博感到十分欣慰。
就在這喜憂參半的情況下,有一幫司機到鄉政府機關上訪,無論怎樣勸說,他們都是一口咬定,修路是件好事,但鄉里叫交那么多錢實在出不起。對于這些人,抓信訪的副書記萬子昌和信訪辦主任還沒怎么給他們做工作呢,這些人便破口大罵起萬書記和夏文博,說這些當官的為了政績不顧老百姓死活,大家反正沒有錢,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一個老百姓不怕你鄉書記、鄉長!鬧著非找萬書記不可。
大家向夏文博匯報以后,夏文博這腦門子上就想往外躥火,馬上召開班子的緊急會議,共同分析對策。
有人建議鄉政府應該組織力量,成立集資隊伍,無論如何也要把這錢給斂上來,各村收拖拉機和自行車的集資,其余的大小車輛由鄉里在交通要道口處設立路障,統一收繳,一車一本賬,一次五十元,不交不能走,何時交齊了,發光榮證。
夏文博本不想這樣做,但看看實在也是沒有辦法,只好咬著牙同意了,這一下,鄉政府拉起了路障幾天的光景,收費工作就有了明顯的進展,一天下來,多少也要見幾千塊錢,只是幾十個守候在鄉里幾個路障口的同志,挨的罵受的氣少不了,天天都有人挨打。
大家的意見很大,一些同志私下向夏文博反映,他仔細想想,心里已經感到這個舉動有點操之過急,辦實事本來沒有硬指標,一年辦一件實事也就可以了,剛辦了學,又要修路,自己過于急功近利,不知不覺地吃了夾生飯。
思前想后一番,夏文博還是決定給縣里打個申請修路費用的報告,看能不能再要點錢,報告倒是寫好了,但還得找個合適的人送上去,在催促一下,夏文博猛然想到了苗小惠。
他一個電話叫來了苗小惠。
這女人最近也是忙忙碌碌的,瞅機會就往縣城跑,夏文博知道她在為副鄉長的事情忙,所以平常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今天還好,苗小惠剛好在鄉里。
“小惠,我想讓你跑一趟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