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
“沒錯,就是量化交易系統。”
所謂的量化交易系統,說白了,就是自動化交易程序。
聽著“自動化”好像很新潮,但這玩意兒的歷史能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
從那時起,它就不斷進化,后來更是和席卷了圍棋界、滲透進各行各業的人工智能ai技術深度融合,搞起了所謂的“算法交易”。
但凡是叫得上號的金融公司,誰還沒幾套量化交易系統?
這些系統以毫秒為單位,自動執行著海量的交易指令。
“問題就出在這個‘自動’上。
這些系統都是按照寫好的程序執行命令,一旦發生開發者都預料不到的極端狀況,系統就不會去思考這事兒后面會引發多大的海嘯,只會執行最原始的指令:
趕緊平倉,保命要緊!”
“你說的……那個預料不到的極端情況,難道是……”
“沒錯!就是類似某個腦子搭錯線的神經病,揣著上百億歐元,一把梭哈,賭整個英國完蛋!”
是啊,誰能想到?
哪個正常人寫代碼的時候,會把“有個不按套路出牌的、豪氣沖天的瘋子,拿幾百上千億的資金來砸盤玩”這種場景給算進去?
“于是,系統在偵測到瞬間涌入的、足以壓垮市場的龐大賣單后,自動觸發了平倉程序。
據我們調查,有好幾家金融公司想緊急手動關閉系統,但……已經晚了。”
貝爾的腦海中,瞬間浮現出那毀天滅地般的景象。
一臺交易系統開始強制平倉,就像推倒了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緊接著,是第二臺,第三臺……
這股恐慌的浪潮呈幾何級數擴散,席卷了整個倫敦金融界!
當所有人都看到那些金融巨頭都在瘋狂拋售時,一種末日般的恐懼攫住了每個人的心臟。
于是,散戶在拋,機構在拋,就連那些沒有出現系統錯誤的量化系統,也根據市場趨勢判斷,加入了拋售的大軍。
所有人,無論人還是機器,都陷入了非理性的踩踏,爭先恐后地拋出一切倉位。
最終,整個市場化作一片踩踏、奔逃、哀嚎的人間地獄!
“都說金融危機,往往源于最微不足道的疏忽。這話還真是一點不假。”
縱觀金融史,那些轟然倒塌的龐然大物,其覆滅的理由往往荒誕得可笑。
比如某個交易員手一抖,買入金額多敲了個零,公司直接破產。
又比如什么會計報稅報錯一個小數點,被罰到關門大吉。
而這一次,是一場由過于迷信量化交易和ai技術引發的、史詩級的金融慘案。
貝爾嘆了口氣。
“整體的損失情況如何?”
“像我們這樣消息靈通的大型金融公司,反應夠快,跟著渾水摸魚,緊急操作了幾把,彌補了一些損失,最后也就小虧了一點。
但是那些消息滯后、體量又小的中小金融公司,那就慘了。
他們到死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就在這片驚濤駭浪里被來回沖刷,最后……基本都被拍碎了,尸骨無存。”
尤其是那些極度依賴量化交易的公司,成了這次災難中最大的冤魂。
“至于大英本土……遭受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未來的局勢,已經沒人能預測了。
因為這次事件,原本一直想拖延脫歐議題的歐盟,態度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變得異常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