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珞珈山實驗室的幾個技術骨干都到了。
他們手里拿著一份商用火箭的技術模型,很早之前就已經立項了。
只是因為資金鏈的關系,停在花錢的節點久久沒有推進。
楊奇峰一度覺得自己的路走到頭了,似乎只能解散團隊了。
結果衛筱從天而降。
不但收購了珞珈山實驗室,而且給楊奇峰給了絕對的支持,以現金方式體現。
于是團隊的希望再一次被點燃。
拿到錢的第一時間,他們就聯系了超算中心,租下了幾個時段用來驗證幾個關鍵數據。
沈欣跟過來,也只是作為對接方露個面而已,以示重視。
真正的驗證開始之后,不懂魔法的她像麻瓜一樣,閑的一匹。
“姜主任,貴中心真的很難預約啊,我們排隊排的都有點懷疑人生了。”
來自超算中心的姜主任聽得出來沈欣的陰陽怪氣:“沒辦法,這個級別的算力,全世界也不多,國防要用,氣象要用,地勘也要用,我們只能盡量的合理安排時間。”
沈欣嘟著嘴:“我的意思是,我們都花了這么大的價錢了,就不能安排個好點的時間嗎?”
“沈總有所不知,這玩意兒成本很高的。不說研發費用,光是電費成本就已經很炸裂了。之所以選擇晚上,也是考慮了電網的負擔。”
“電費再高,能有多高呢?”
“這么跟你說吧,我們中心運行一天,基本上和本市的用電量相當。”
“媽耶!我尋思能有多高,好家伙…”沈欣瞬間覺得那么多錢花的不冤。
“當然,這個耗電量也是上下浮動的,具體取決于動用的算力。”
“不是恒定的?”
“對,有的問題比較簡單,算力用得少。有的就比較難了,比如大型氣象模型之類的,有幾千萬種可能路徑,甚至都不一定能算出結果。”
沈欣聽完開了眼界:“那我們這個項目呢,用的算力多還是少?”
姜主任看了看總控臺,風輕云淡的判斷:“在航空器的物理運算方面算是比較少的,這說明貴司面臨的問題其實不是很復雜,我預估整體下來,能到我們能耗極限的35%,某種程度上是好事兒。”
沈欣聽完有些不服氣。
某種程度上是好事兒,那就是壞事兒。
這玩意兒她不懂,但她能大概想象得到。
一分價錢一分貨,算力用的多,項目復雜度越高,也就越先進。
姜主任說自己的項目面臨的問題不復雜。
等于指著鼻子說,你們玩的是小兒科。
“那多的是什么樣子的?”
姜主任張口就來:“剛剛有個團隊,他們的項目就很復雜,算力集群全部都調動起來了。我們中心很久沒遇到過這種挑戰性項目了。好家伙,幾乎干到我們能耗極限了,一晚上用了1.2個本市用電量。”
“打擾了。”
沈欣覺得是自己多嘴了。
這個瓷碰不了一點。
35%和120%。
孰強孰弱一目了然。
“啥項目這么牛逼,軍用的嗎?”
“具體不清楚,但看團隊像是民用。”
“我去!民用!?”
“嗯啊,負責人是某院校的,其他主要成員好像都來自企業。”
沈欣當時就有些坐不住了。
當初收購珞珈山實驗室的時候,孫長興一個勁兒的保證,這伙團隊目前是國內民用領域技術最優秀的。
孫主任怎么還、睜眼說瞎話呢?
人這兒有干到120%的。
倒不是說珞珈山實驗室不好,最主要的是順風不差那點錢。
要用就用最好的。
這是衛筱歷來的行事作風。
沈欣當時就打起了那個神秘團隊的主意,眼巴巴的看著姜主任:“您知道是什么團隊嗎?”
“抱歉,簽了保密協議的。我只能告訴你,他們搞的項目也是航天。”
“……”
最終楊奇峰他們的驗證結果很積極,他打包票說只要做點小修小補,就能進入下一階段,時間線能夠縮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