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地的用戶下單,貨物從b地運輸,中間還需要c、d甚至更多的環節進行轉用協調。
其中牽扯的載具多達四五種,站點少說也得三五個。
這只是一個包裹的流程。
而以順風的業務量衡量,類似的流程會乘以千萬次。
這樣會留下來一張巨大的網絡。
當然。
雙尾蝎的裝備會讓這個流程簡化一些,但杯水車薪。
因為這個龐大的網絡,還是依靠著順風之前的架構在運行,依靠著人類制定的最優機制。
類比崔國勝想要的陸戰無人化也是一樣的。
部隊的裝備在提升,但也只是終端的提升。
再多的機器狗和終結者,終究還需要士兵操作,終究還需要聯席參謀部指揮。
這個量小還行。
一旦無人設備放到天量,又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無人系統來指揮,弊端立刻顯現。
無人化可能無法提供便利,甚至會提供很多麻煩。
“我明白了,在系統架構沒有支撐的情況下,你不愿意做無用功。”張明瑞開始理解陳晨的立場。
“嗯。”陳晨話鋒一轉。“不過終端設備的探索也不能放棄,崔司令員提出的愿景,我們可以交到下面,讓他們做探索,如果在全局上我們有突破,終端設備立刻可以投入生產線。”
“靠譜,那下一步,我們的方向是真·無人化嗎?”
陳晨點頭:“我們的方向一直是這個。”
“軟件算法什么的我不太懂,但是我知道一點,這玩意可燒錢啊。”
沒見過豬跑,豬肉他總是吃過的。
市場上商用的大模型,動不動就是幾百億的規模。
這還僅僅是研發階段。
后續還要喂數據,做驗證,耗時耗力還費錢。
有些世界前十的公司轉向ai大模型,來的時候開的是勞兒,項目做到一半就已經騎自行車了。
陳晨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做硬件已經很燒錢了,連抱好幾根大腿,才能順利過關。
軟件這玩意兒,看也看不見摸也摸不著,周期長還是吞金巨獸。
目前陳晨的金主無非就是順風。
可張明瑞想來想去,覺得和順風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都不一定有用。
因為非要開展項目,可能就是破釜沉舟。
非得是血緣關系,才能讓真·無人化的愿景落地。
于是他舉手道:“我有一計,你們領證吧?”
“????”陳晨臉上寫著‘你有病吧’。
“你聽我分析,你倆只要領了證,你就能入住順風,然后才能調動更大的資源,甚至調動華衛,要動這個項目,我們都得賭上未來。”
“你賭我不說啥,你憑什么拿人家的未來賭?”
“呀,你還不愿意了。”張明瑞不屑道。“衛總但凡進相親市場流通,你都想不到隊能排多長。”
陳晨沒有說話,他能想到。
只是他不愿意想。
洋娃娃憑什么要進入流通市場?
不過,和張明瑞的這番交流讓陳晨心里有了漣漪。
真·無人化的事項他一直在考慮,但沒有下定過決心。
直到今天。